+-
居然都开始明抢了

这是挺可怕的事。

撰文 | 佘宗明

01  

2020年3月8日,美股熔断。股神巴菲特惊呼:我活了 89 岁,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1997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当年10月27日美股首次熔断)。

但他有生之年还见到了第三次,那就是1天以后。

之后还有第四次、第五次……全都发生在2020年3月。

很多网友调侃:没想到,我这么年轻,就见过巴菲特89岁以前都没见过的奇观。

不得不说,近几年,人们「见证历史」的密度频次有点高。

见证了英国脱欧;

见证了「反常规」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见证了中美贸易战;

见证了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

还见证了二战以来欧洲大陆首次大规模战争事件——俄乌冲突。

而这场战争也贡献了太多「名场面」:

如普京的6米长桌与泽连斯基的视频。

如俄罗斯成为全球被制裁最多的国家(截至3月8日合计5532项)。

但让人活久见的,远不止这些。

人们可能还会见证,俄罗斯啃掉乔布斯、库克种出的那只「苹果」。

02  


万万没想到,俄罗斯也要「拥有」苹果、微软了——还是国有的。

没有?那就把它夺过来。

名义是,报复性地反制裁。

当地时间3月7日,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总委员会秘书提议,将退出俄罗斯的企业在俄资产国有化。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截图。


将加入「对俄制裁团」的外国公司国有化,这比嚷着「得巧立名目」的鹅城汤师爷,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巧取算什么,豪夺才是真本事。

3月9日,俄罗斯政府立法活动委员会对动议予以批准。

「比狠游戏」就此拉开序幕。

据耶鲁大学统计,目前已有超300家各个领域的企业宣布不同程度地暂停在俄业务,其中包括:


能源(BP、埃克森美孚、壳牌等);

航空(波音、空客等);

汽车(福特、奔驰、法拉利、丰田、大众、沃尔沃等);

零售(阿迪达斯、耐克、宜家、H&M、雅诗兰黛 、历峰集团等);

制造(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等);

金融(万事达、Visa、美国运通等);

科技(苹果、迪士尼、Netflix、Meta、Spotify、Youtube、英特尔、微软、亚马逊云服务、IBM等);

餐饮(麦当劳、星巴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必胜客、雀巢等);

音乐(Live Nation、环球音乐集团);

咨询(德勤、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埃森哲等)等。

俄罗斯方面给出的方案是,给它们5天时间来改变主意、恢复业务。若它们最终执意退出,将引进外部管理人。

这招,真的很俄罗斯。

之前好多人觉得,西方企业的制裁会卡住俄罗斯的脖子,未曾想,俄罗斯快速掏出了钳子:你这双手还要不要了?不要的话,我就收缴了。

原以为,面对制裁,俄罗斯会束手无策,没想到,它来了一个反手摔。

根据俄罗斯公共消费者倡议组织负责人奥列格·巴甫洛夫的说法,俄罗斯联邦可能将其国有化的59家公司名单中,包括苹果、微软、英特尔、宜家、壳牌、麦当劳、保时捷、丰田、H&M等。

这些企业一脸MMP:出来混,还讲不讲江湖规矩(产权保护)啊?

俄罗斯来了一句: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这时候周遭还响起了周董的BGM:在我地盘这,你就得听我的……


03  

你狠我也狠。3月10日,乌克兰也放出了大招——

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关于强制没收俄罗斯居民在乌克兰财产的法律。

划重点:强制没收。


▲《环球时报》报道截图。


你说:很多在乌克兰的俄罗斯人也反战。

可人家的战事法律已经捂上了耳朵。

到头来,北京人在纽约,有的是故事;俄罗斯人在乌克兰,有的是事故。


04  


都这样强抢,都这么豪横。

我忍不住怀念起痛斥年轻人「不讲武德」的马保国来。

脑中回旋的,则是沈腾那句词:这,谁又能想得到呢?

确实没想到,那些裹着现代文明底色的规则,就这么轻易地坍塌。

这些规则的底盘,是某些底线性共识:尊重契约,保护产权……

这是公共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和个人安全感的核心支撑。

在此框架下,很多规则会被循守:

个人资产只要是合法所得,那就是归个人所有。企业也一样。

谁都不能随意攫夺和侵犯。


05  

而将暂停业务的外国企业资产收归国有,或将外国人资产强行没收,显然是对契约与产权的践踏。

没有契约与产权作支撑,费米悖论就会在我们生活里降落,我们就会陷入刘慈欣在《三体》中说的「猜疑链」——

你猜疑我是怎么想的,我猜疑你是怎么想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我也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你还会猜疑我是怎么想你的,我也会猜疑你是怎么想我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么想你的,我也知道你是怎么想我的,你还是会猜疑我是怎么想你怎么想我的,我还是会猜疑你是怎么想我怎么想你的……最终猜疑无限循环。

猜疑不止,惊惶不止:

我们不敢轻易花半辈子积蓄买房子,怕被别人霸占;我们不敢随意创业,怕得收缴充公。



本质上,契约与产权的价值就在于,将人们从丛林里解救了出来,建立了公平的通行秩序。


你的东西,我不能想抢走就抢走。


我的资产,你不能想没收就没收。


可现在,在俄罗斯、乌克兰和更多地方,规则建构起的世界轰然倒塌了,不是轰然一响,而是唏嘘一声。


一个「战时法律」,就可以轻易将其推翻。


国家可以不认契约或产权,只认敌我关系,只认你站哪边。


你站在我的对头或你是「敌国」的?不好意思,你的资产被扣押了、被没收了。


你还想要专利费?我呸。


这无疑是件挺可怕的事。


如果说,这也是「见证历史」,那这样的历史真的不要也罢。


06  

很多人会说,这是战时状态下的紧急措施——以非战时的常规思维去解读战时的非常规状态,不可笑吗?

战争确实是将俄乌导入了另一种时间。契约与产权面向的是文明,可战争代表的是野蛮,这点确实没有疑义。

可就算战火延烧到经济战层面,有些坚固的东西都不该烟消云散。

倒退永远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还有很多人觉得,百因必有果,对「收归国有」「强制没收」的合理性得辩证看待。

但这样一来,是非厘清,又会陷入俄罗斯套娃式的话语景观:

-谁让乌克兰没收俄罗斯人在乌资产的?

-谁让俄罗斯先要将暂停业务的外国企业「国有化」的?

-谁让西方企业先制裁俄罗斯呢?

-谁让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呢?

-谁让北约要东扩呢?

-北约东扩你去打北约啊……

最终关于契约要不要遵守、产权要不要保护的价值议题,会被置换成「战争中谁对谁错」的政治议题。

可说一句「抢东西不对」,有那么难吗?

莫非是「窃书不能算偷」,因打仗而强夺企业或个人资产就不算抢东西?


07  

当契约和产权的高墙被砸倒,「有形的手」可以轻易越过,那结果也可以预见——

企业和个人都会坠入「猜疑链」。

谁也不敢去那里投资或置业。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化」的决议通过后,联邦委员会副主席Zhuravlev还提出应对制裁的另一套支持措施:吸引海外公司迅速在俄罗斯注册;鼓励知识型产品提供进入俄罗斯市场。

可现在这波操作祭出,还有多少企业敢去?



乌克兰也一样,将俄罗斯居民在乌克兰的财产强制没收之后,还有多少俄罗斯人敢去乌克兰做生意,甚至是去支持他们?

前两天,《时尚先生》讲了个在中国生活的俄罗斯女孩的故事:

女孩父亲来自俄罗斯,母亲来自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她从小到大,不断地在俄乌边境城市、莫斯科、基辅流动,现在又来了北京。

挺想知道:她的母亲回娘家,会被没收资产吗?


08  

无论如何,就算战争是遵守契约、保护产权的「例外情形」「但书条款」,那也不值得认同。

它只能让人重拾起富兰克林那句: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若还有狂热的战争爱好者秉持为此叫好,那我建议——

可以让他们的资产先被强行充公、强制没收一次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