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正在遭受迎头痛击

近些年,一线城市的高房价、高压力、高竞争,让很多年轻人感到不堪重负。他们纷纷选择“逃离”这些城市,寻找更舒适、更自由、更有意义的生活。视频平台上,有不少这样的年轻UP主,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他们“逃离”的动机是什么?他们“逃离”后的生活是否真的如他们所愿,能够“躺平”享受呢?通过观看这些UP主的视频,我们或许能够窥见一些真相。

01

许多人对于这一轮年轻人的“逃离”现象给出了一个评价,就是他们选择了“主动出局”,不再为生活奔波。这种说法在年轻人中间也得到了不少的认同。然而,当我们听到那些“躺平流”UP主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时,我们才发现真相并不那么简单——他们并没有自由的选择,而是在面对失业的困境时,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

几乎毫无例外,他们都是因为失去了工作,才走上了“逃离”的道路,他们口中的“主动”,其实就是“我不想再找工作了”罢了。这种选择是真的出于自己的意愿,还是被现实的困难所迫,谁也说不清楚。他们背井离乡,离开了熟悉的大城市,心里其实也是五味杂陈,甚至自己也搞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他们之所以选择“逃离”,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是因为经济的困境,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子、房租太高、生活费用高涨的无奈等一系列经济问题。那些在各种媒体上谈论时事、经济、社会的年轻“理论家”们,总是喜欢用一些高大上的概念,比如“资本的罪恶”、“消费的陷阱”,来解释他们的处境,但这样的概念话题在这些离开的年轻人中,却很少听到。

这些理论家对那些“逃离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大加赞赏,把他们视为“觉醒者”、“当代青年的反抗精神”的象征,但是他们自己却不打算“逃离”,他们和他们的西方左派的老师、国内的体力劳动者一样,切实的明白“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的道理。

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正在遭受迎头痛击

我曾经关注过二三十个“逃离-躺平”UP主,他们中只有一个稍微有些“理论觉悟”,但也就是一些“没有被资本污染”之类的感叹,只有零星的碎片,没有完整的体系,缺乏有价值的内容,还有些模仿别人的做作。但是,他的行动力却让我刮目相看。

为了避免暴露身份,我们就暂且就叫他小A吧。小A曾经是一个北漂的白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决定放弃都市的生活,追求一种“逃离”的状态。

但是,真正的“逃离”不仅仅是离开一个地方,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躺平”方式,这就涉及到很多因素的选择和组合。

比如,他是要回到父母的怀抱,还是要维持自己的独立性。再比如,他是要靠父母的经济支持,还是要自己创造收入,或者是用自己的积蓄过一段时间。

最后,他是要选择一个农村的环境,还是要在一个低消费的城市安顿下来,或者是在不同的城市间游走。这些因素的不同搭配,就构成了不同的“逃离”方案。


与众多UP主沿着一条固定的道路走下去不同,小A勇于尝试各种风格的碰撞,思维敏捷,执行力十足。

小A一开始是一个四处漂泊的旅居UP主,以次发达的城市为主要目的地,用自己的积蓄支撑着简单的生活。后来他又转变了思路,选择了一个低线城市安家落户,不久又换了个农村的环境,最终还是回到了旅居的状态。

他之所以如此频繁地转换路线,是因为他发现想要实现理想中的“躺平”状态其实并不容易。


02

小A,一个精明又会享受生活的年轻人,他对于“躺平”有着自己独特的哲学。他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躺平,而是将躺平与旅行结合,在享受舒适生活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说起自己的旅居计划,小A总是滔滔不绝、条理清晰,我甚至称他为“躺平专家”。他最初选择辗转旅居,就是为了权衡消费支出最小化和气候环境最优化之间的性价比。

在小A精心策划的旅居预算中,房租是重中之重。或许,这是大城市生活留下的心理阴影吧。他深知,高昂的房租是压垮许多年轻人生活成本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他会花大量时间研究各地房价,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旅居地。

当然,气候环境也是小A选择旅居地时的重要考量因素。毕竟,谁都想舒舒服服地“躺平”,而不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苦苦挣扎。他偏爱气候怡人、环境优美的沿海地区,从山东到海南,他的足迹遍布南北。


这看上去好像是个正确的方向。近年来,很多低线城市为了吸引游客,大兴土木,建了不少文化旅游项目,结果却造成了市场的严重失衡,很多旅游度假地变成了“空城”,门可罗雀,入住率连百分之二十都不到,供应远远大于需求。

小A想,这不正是一个机会吗?他可以在这些地方租个房子,住上几个星期,然后再换个地方,一边旅行一边生活,既能享受不同的风景和文化,又能住得舒服又省钱。然而,现实很快给了她一记耳光。操作了两三个月后,各种问题就接踵而至。


小A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租房难。小A发现,愿意短租的房源寥寥无几。大部分房源要么装修简陋,设施陈旧,要么房型不符合她的需求,根本无法满足她的旅居标准。

这其实不难理解。这类文旅地产的业主大多是投资客,他们购买房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自住,而是为了投资升值。因此,许多房子都没有进行装修,或者只是简单装修一下,以降低成本。

少数精装修的房子,则是业主为了度假自住而准备的。即使他们愿意出租,也更倾向于选择长租客,以减少房屋损耗和管理麻烦。因此,能够短租的房源,只剩下一些中介托管的简易房,这些房子的位置、户型、装饰都是最差的。就算是在风景如画的地方,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也会感觉不舒服。

房租虽然省了不少,但还有一笔无法避免的开销——交通费。由于旅居地点往往远离城市中心,公共交通工具难以覆盖,自驾成为了小A唯一的出行选择。

虽然远程的大交通可以依靠高铁、长途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解决,但是在这些不太热门的旅游地产里,如果没有车,就很难享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因此,过路费和汽油费就成了他必须花费的钱,每个月至少要两千多,占了他旅居生活支出的大部分。他原本以为每个月三千就够了,结果不久就发现,他的生活预算至少要提高到五千多才行。


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正在遭受迎头痛击

小A真正尝试了一段时间的这种旅居模式后,发现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美好,高昂的费用和不稳定的环境始终让他感到压抑和不安。

于是,他决定在内地的一些低线城市定居,希望能找到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躺平”天地。然而,他的寻找之旅并没有那么顺利。

在半年内,他辗转了两三个城市,却始终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地方。这些城市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人口流失、经济萧条、基础设施落后,生活乏味单调。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城市周围还保留着一些原始的自然风光,让人能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机。小A每次去这些地方,都会发出“这里还没有被商业化和污染”之类的感概。

可是,这些地方也有它们的缺点:交通不便、设施简陋、服务欠佳,让人无法深入体验和探索。小A玩了几次后,就觉得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心中的空虚和寂寞依然没有得到填补。


还有就是小A原本以为,低线城市的各项消费支出都会比一线城市低很多。然而,现实却给了她重重一击。

首先,网购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许多低线城市不属于“大包邮区”,网购的运费往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其次,虽然本地物价相对较低,但商品种类却远不及一线城市丰富。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小A不得不经常网购,这也增加了她的生活成本。

最终,小A发现,即使在低线城市,每月三千元的预算也只够勉强维持基本生活,性价比并不高。为了进一步降低生活成本,小A将目光投向了农村。她憧憬着远离喧嚣,过上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可是,他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展开,就草草结束了。


小A觉得,去农村生活是个不错的主意。农村的消费压力更小,他可以用省下来的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还可以在院子里种些花草果蔬,享受田园的乐趣。

可惜,他的美好设想在找房子的时候就遭遇了挫折。村子里虽然有很多空置的房屋,他也挑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院子,租金也很便宜。

但是,房子的装修和设备都很破旧。他估计了一下,要想让房子适合长期居住,至少要简单装修一下,再买些必要的家具和电器,这样就要花掉两三万块钱。

他还在犹豫要不要租下来,房东就提出了涨价的要求,让他更加纠结了。虽然涨的不多,但是他担心等他把房子弄好了,房东会不会再次提高租金?

农村租房没有中介的黑手,但是也没有正规的合同保障,他作为一个外地人,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他这样左右为难了半个月,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了这个计划。


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正在遭受迎头痛击

而且他不仅要担心租的房子是否有猫腻,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生活上的不便。

最让他头疼的就是买东西的问题。虽然乡下的农产品新鲜得让人垂涎欲滴,而且价格低得几乎白给,但是除了这些,其他的商品就很难买到了。

乡下的市场规模小,很多商品都是从外地运来的,不仅贵得离谱,还经常断货。他想着网购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网购也不是那么容易。

有些卖家根本不愿意给乡下寄东西,有些卖家虽然寄了,但是运费贵得吓人,还要让他自己去镇上的快递点取货,那可是要跑好几公里的路呢。

他原本打算在乡下养花种菜,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恩赐,可是他才干了没几天,就发现这种生活太无聊了。

从小在城镇长大的小A,没有干过农活,对于农业劳动的艰辛缺乏了解。她把锄地、播种、施肥、浇水等繁重的劳动想得太简单,也高估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而且他也不知道除了农业劳动,乡下还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活动。他很快就感到了无趣和厌倦,开始怀念起了城市的繁华和多彩。


怀揣着对乡村生活的憧憬,小A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旅居之路。然而,真实的城乡差异却给他当头一棒,原本的计划也因此夭折。

在告别视频中,小A虽然礼貌地赞扬了农村的空气和环境,也对老乡邻居的热情表达了感谢,但字里行间难掩失望之情。他脸上挂着礼貌的笑容,眼神却透着些许疲惫和迷茫。回城的路上,他明显松了一口气,心情也好了起来。

回到城市的喧嚣,小A并没有放弃旅居的梦想,而是选择重新开始。这时候,他的频道已经积累了不少粉丝,他的文案和剪辑也越来越专业,有时候还能收到一些广告的邀请。

小A毫不掩饰,坦言自己从一个普通的旅行者变成了一个有影响力的UP主,虽然每期视频的制作都要花费他很多的时间和心血,但是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有意义,很快乐。


他并没有察觉,他所谓的重新开始的旅行生活,已经违背了“躺平”的初衷。而且,他也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纯真”——被资本污染了。

他依赖的那些带给他收益的平台,都是资本的产物,他接受的那些广告,也都是资本用来获取利益的工具。用理论家们的话来说,小A已经沦为了资本的奴隶,被资本俘虏,成为了资本逐利的齿轮和消费主义陷阱的帮凶……

03

小A原本想要摆脱大都市的喧嚣和压力,追求一种“躺平”的生活方式,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竟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他的故事让人感叹,命运总是充满了意外。而另一些把“躺平”作为创作主题的UP主,却是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打造出了独属于个人的标签和影响力。

在形形色色的旅居博主中,有一位“蹭”候鸟老人的博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专挑各地为候鸟老人准备的养老社区和机构作为旅居地,那些地方不仅便宜,还包含了一日三餐,他就这样和屏幕另一端的老人们聊天,分享他的生活。

他自称是“躺平之旅”,然而,从视频的制作水平和更新频率来看,这位博主显然花了不少心思。这并非真正的“躺平”,而是在用“躺平”作为噱头,精心策划的一场“表演”。

想要在小县城真正实现“躺平”,并非易事。除了那些有意无意成为自媒体行业创业者的人,大部分选择直播“躺平”的年轻人,最终都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就像小A在创业之前一样,经济压力是他们的最大障碍。有人认为,低线城市的生活成本比大城市低,这其实是一种误区。

如果你在哪里挣钱就在哪里花钱,那么中国的高线城市和低线城市的收支状况是相差无几的。比如,消费水平颇高的超一线城市上海,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61.3%,而四线城市河南商丘、贵州铜仁、陕西宝鸡的这个比例分别是60.3%、62.8%、62.8%,和上海几乎一样。

所以,低线城市消费低的条件是,你要在高线城市挣钱,然后在低线城市花钱。“逃离”一线大城市的年轻人,如果想要在低线城市“躺平”,就必须有高线城市收入变成储蓄的基础。小A的计划就是基于这个前提的。


可是,中国年轻人的储蓄能力非常弱,想要长期“躺平”是不切实际的。DT研究院公布了一份《2023年轻人存钱调研报告》,该报告对2000个年轻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90%的人来自一二线城市,结果显示,有近五分之一的人的存款只有1万元或以下,而超过半数的年轻人的存款还不到10万元。也就是说,中国年轻人的储蓄水平的中位数只有10万元左右。

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正在遭受迎头痛击

在三线以下城市,年人均消费水平大多在2.5万到4万元之间,小A就按照这个标准给自己的低线城市生活制定了每月3000元的预算。假如他有10万元的存款,在不生病不出事、消费严格控制的理想情况下,他能“躺”两年半到四年的时间。但代价是,他将失去3到4年的职业积累,重返职场时可能面临起点滑坡的风险。

四处旅游的旅居式“躺平”,对于只有“10万元”的年轻人来说,更是一种奢侈的行为。每月至少要花5000元的开销,他们连两年都“躺”不下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小A一开始的旅居计划只坚持了几个月而已。因为他的积蓄太少了,他承受不了这样的消耗。

跑到农村去,的确可以节省很多日常的花销,农村也没有太多的消费场所。但是,农村的“安家费”也不是小数目。在花掉一大部分积蓄之后,他还要面对城乡之间的差距,这可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难题。


在“逃离”北上广深之后,想要“躺平”的年轻人只能选择两种生活方式:留在家乡找份工作,或者依靠父母的资助。这两种选择听起来都不错,但是实际上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很多人曾经把“回到县城进体制”当作“逃离”的终极目标,觉得能够拿到一份稳定的收入,不用拼命工作,就能享受安逸的生活。可惜,这样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关系网,能够轻易地给后代安排一份铁饭碗。 

低线城市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铁饭碗已经不再铁了。编制的数量越来越少,编制的待遇也越来越低——全国各地都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因为拖欠工资而维权的新闻,“铁饭碗能不能保住”是很多低线城市体制内人员的心头之忧。

能够走上这条路的人寥寥无几,即便成功进入低线城市的体制内,他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曾经吐槽大城市冷漠、节奏快的他们,如今却要面对小地方熟人社会的“热情”。七大姑八大姨的关心、同事之间的攀比、领导的家长里短,无形中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习惯了大城市雷厉风行的年轻人,面对小城办事效率的低下,往往感到难以忍受。层层审批、推诿扯皮,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在小城,很多事情似乎都离不开“关系”。论资排辈、裙带关系、办公室政治,这些职场潜规则让人心寒,也消磨了年轻人的热情和干劲。或许,这些肉身下沉、灵魂还在大城市漂着的年轻人有一天会适应这样的生活,但是这个过程肯定是痛苦且煎熬的。


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正在遭受迎头痛击

在低线城市创业的故事,我听过不少,但是大多数都是惨痛的失败。有人开了奶茶店,有人开了面包房,都是一些小本生意,可是没过多久,就把自己的积蓄都亏光了,有的几个月,有的一年多。

就算有些人还能苟延残喘,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也就挣个泡面钱。这些城市的市场太小了,每个行业都已经被占领了,没有空间,没有机会,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很快就会被市场残酷淘汰。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年轻人满怀激情,想要回到农村,为乡村振兴做贡献,搞起了农村电商,直播卖农产品,说是一年能赚上百万。这样的励志故事,网络上到处都是,可是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是一头扎进泥潭,既没赚到钱,又失去了自己的理想。


励志故事总是鼓舞人心,农村娃逆袭成才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但现实情况是,走出农村的数以千万计的子弟中,回村创业成功的又能有几人?

直播农村田园生活的UP主,乍看之下风光无限,仿佛找到了通往成功的捷径。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大多只是李子柒的“低配版”。

李子柒的成功,离不开她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对美食制作的精益求精,以及强大的商业运营能力。而那些模仿她的UP主,往往缺乏这些核心要素,内容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观众。

更重要的是,农村电商的市场竞争激烈,仅靠直播带货很难盈利。李子柒本人也需要依靠螺蛳粉等产品变现,才能维持团队运营和持续创作,那些跟风的人又会有什么出路呢?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通往“躺平”的道路似乎只有两条:要么在就业市场上碰壁,要么在创业的浪潮中折戟。而剩下的选择,似乎只有回家,与父母搭伙过日子。

然而,回家就意味着躺平吗?面对父母的唠叨、催婚,以及对隔壁家“小王”的攀比,心中真的能毫无波澜吗?一位名叫“东北老张”的UP主,用他的经历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老张今年28岁,是一名来自东北四线城市的“底层金融打工人”。尽管他自称“底层”,但他却拥有一笔100万的存款。带着这笔存款,他选择回到了家乡,与父母同住。

与那些选择“啃老”的年轻人不同,老张在经济上完全独立。他将100万存款存入银行,靠利息维持生活。一年近四万的利息,足以让他在小城市过上舒适的生活。

更令人佩服的是,老张的生活自律得令人咋舌。健身、读书、学习外语,他的日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他从不熬夜,从不放纵自己,对生活有着清醒的规划。

在老张的视频中,我们看不到丝毫的颓废和迷茫。他坦言,回家并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蓄力。他相信,未来的自己依然会走出去,去更大的城市,去更广阔的世界。

与老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UP主“小李”。小李也曾是一名充满梦想的年轻人,但由于在北上广漂泊多年,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家乡。

然而,回家后的生活却与他想象的截然不同。他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每天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巨大的落差让他变得日益消沉,最终选择“躺平”。

在小李的视频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失落的灵魂。他无精打采地躺在床上,房间里堆满了外卖盒和零食袋。他曾经的梦想和追求,都被现实无情地击碎了。他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真正做到“躺平”的“逃离者”。

04

在追求梦想和放弃希望的两端,有无数迷失的、烦恼的、不满足的年轻人。他们离开了繁华的一线城市,却摆脱不了时代的洪流,摆脱不了为了生存而奋斗的现实。"躺平"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躺不平"才是残酷的事实。 

这是现代人的命运,现代经济的城市化有快有慢、有高有低,却没有逆向的成功模式。因为,集中了产业资本、提供了优质公共服务的大城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不可替代的力量。 

即使大城市生活有许多困难,“逃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意味着要从物质到精神的"割舍”,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做出的决定。付出的代价往往超出了预期,得到的回报却远远不够。 

经济收入减少,就得紧缩地过着节俭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自由和舒适。还有习惯的改变、关系的调整、心态的转变等等看不见的障碍,很难跨越。


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正在遭受迎头痛击


城市的喧嚣,车流的滚滚,钢筋水泥的丛林,压抑着无数年轻人的梦想。他们渴望逃离,逃离这一切,去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大城市之外的旷野,真的如他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恐怕未必。

小资情调的岁月静好,不过是臆想过度的怀乡病。当浪漫的滤镜褪去,现实的残酷会将你重重摔在地上。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可靠的保障,没有熟悉的社会关系,你将如何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存下去?诗和远方,终究只是诗和远方。那些关于田园牧歌的幻想,或许能为你提供短暂的心理慰藉,却无法解决你实实在在的生活问题。

“逃离”一线大城市,并不是什么“主动出局”的觉醒,而更多是迫于生活压力的被动选择。逃离之后呢?在旷野中栖栖遑遑,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希望,这是这一代年轻人的窘境,他们无法逃避,我们也无法视而不见。

他们要面对,所有人都要面对。他们要反思,我们所有人都要反思。这些“躺不平”“不甘平庸”的年轻人,前途在何方未来何去何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走向。是继续在城市中挣扎,还是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