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集丨藏在山中的贵州金汞矿工业遗址 当地启动旅游开发规划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 王巍)贵州多山,山路起伏、树林层叠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而在贵州省丹寨县南部,有一处规模巨大的近现代工业遗址,与周边群山环绕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此处名为“丹寨金汞矿工业遗址”,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但在1990年因资源枯竭停产关闭。之后被列为文保单位,在遗址内部,曾经的办公楼、车间、宿舍楼乃至电影院、医院依然得以保留,但已人迹罕至。这种资源性的厂矿,还在大山深处寻找和等待更好的转型出路。

... 人迹罕至的丹寨金汞矿工业遗址。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曾经是比县城更热闹的地方

从丹寨县城出发一路向南,沿着窄而险的山路盘旋,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后,就能见到一座座颇具年代感的老旧工业建筑,最显眼的是其中几根巨大的烟囱,在绿色的山谷中颇显突兀。

这处废弃的庞大建筑群就是丹寨金汞矿工业遗址,位于丹寨县龙泉镇南部。再向南不远处,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

杂草灌木遍布如今的汞矿遗址,建筑物门窗全无、生气不再。但若将时间拨回到30多年前,围绕汞矿工厂创建起的整个社区却是整个丹寨最热闹的地方,最多时有两万多人在这里工作生活。

... 俯瞰汞矿遗址,不少建筑连窗户都没有了。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由于矿区距离丹寨县城距离较远,加上那时公路难行,围绕着办公楼,这片区域内逐渐增加住房,随后广场、医院、学校与电影院都兴建了起来。

“几十年前厂区的人虽然没有县城多,但绝对比当时的县城热闹。”居住于丹寨县的池先生表示。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自己还在上学,当时家里有两位亲戚均在金汞矿区北侧的办公楼内任文职工作,自己一有空就会来到这里。一是找亲戚聊天,二是看刚上映的电影。

据池先生介绍,当时每天的电影放映安排都会以海报的形式张贴在院外的展示栏内,“5毛一张票,去晚了就没了,电影院坐不了太多人,有时也会在办公楼正对面的广场进行放映,不用钱,找地方能看到就行。”

生活区道路尽头是一排平房建筑,曾是过去的厂区招待所,简朴的房间经过时间的洗礼,显得格外破旧,与隔壁一排独栋别墅式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 遗址里的别墅区。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据悉,别墅式建筑为上世纪50年代招待苏联专家起居的房屋,当时被叫做专家楼。如今的专家楼早已清空,院内杂草丛生,但从房屋外观以及专用的信号设施等痕迹,依然能看出当时的高规格招待。


而据池先生介绍,当时,这些小楼即便在整个丹寨都算最体面的一批建筑。

遗址内建筑偶尔用于影视取景


直到今天,金汞矿工业遗址内依然留着曾经的采矿通道,只是大小矿洞入口早已被杂草、杂物遮住。通往矿洞的道路没有进行修复,坑洼的路面使得本不足一公里的路程变得颠簸漫长。途中,有一座头戴安全帽的矿工雕像立于道路一侧。雕像双手成持握状态,只是双手内空空如也。

... 双手握住劳动工具的雕像,但是工具已经没有了。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据在公路一侧开小商店的村民介绍,这座雕像是当时汞矿工厂开采工作高峰时期所建,原本手中握有一把铲子。

汞矿关闭后,雕像手里的工具不知被谁拆了下来,变成如今的模样。

从矿洞通道原路返回,就是曾经的矿厂生活区。这里没有烟囱、冶炼设备、加工车间,有的只是广场、电影院和用于工作、居住的建筑,甚至还有类似“百货大楼”的商业设施。

生活区内,两栋小楼位于广场对面。这两栋楼房曾是隶属于金汞矿工厂的办公楼。走进办公楼,一股霉味扑面而来,破损的屋顶处露出了里面的木制构件。各楼层的房间多数已经上锁,办公室上方的标志还留存着,还能辨认出类似“总工程师”、“仓库”等字样。

... 曾经是办公楼的小楼。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走上办公楼,走廊一侧的尽头摆满了健身器材。虽然已经落满灰尘,但明显不会是上世纪80年代的物件。在房门背后,张贴着一张影视拍摄计划表,时间为2016年。

据当地村民介绍,包括办公楼在内的大部分金汞矿遗址虽已关停许久,但前两年曾有一些剧组专门为电影、电视剧来此进行拍摄取景,但具体拍的哪部电影,村民也叫不上名字。

已经停产了30年

根据丹寨县政府资料记载,金汞矿工业遗址建于1940年7月,那时这里被称为“三八厂”,主要进行三合(现三都)、八寨(现丹寨)两县的汞矿开采,并进行水银制作。

在上世纪70年代末,金汞矿矿源开始有枯竭迹象,工厂又坚持了十年,最终于1990年停产。走进厂区记者看到,路面和步道都是水泥硬化,杨树与梧桐等行道树仍然郁郁葱葱,建筑物除了陈旧破败一些,主体结构完好,仍是数十年前的样子。同时,还能看到加工车间、用于提炼水银的器具。

... 提炼水银的工具。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据附近的村民介绍,工厂关闭后,居住于此的工人陆续搬离,厂内的一些生产设备、材料用品也在随后的几年内陆续被搬走,“有些是部门统一清理,有些是村民自己挑拣,大概从1997年后,矿区就基本没外人来了”。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万多人在这里生产生活的热闹场面已如隔世,曾经的繁华只能靠村民口口相传。

... 曾经繁华的矿区,如今已经没有了人气。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这个巨大的工业矿区,也曾经为我国的工业做出过巨大贡献。2008年8月,国家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经丹寨文物普查工作者的整理上报,丹寨汞矿工业遗址引起省、州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并被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何让藏在大山中的汞矿工业遗址重新焕发生机?至少从现在的荒凉落寞来看,这一问题尚未有解决方案。不过随着近年来丹寨县不断发展文化及旅游产业,这个距离县城约半小时车程的遗址也被列为了旅游景点开发地的备选。

记者从丹寨县政府获悉,在未来旅游产业发展计划中,将围绕文旅小镇产业对周边景区景点进行打造、提升。对于丹寨汞矿工业遗址的旅游开发,目前也正处于规划之中,当地有关部门正与有意向的企业进行沟通。

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影 王巍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