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灭亡时,听令于皇帝的十五万锦衣卫为何袖手旁观?

明朝后期的诸位皇帝,大多是懈怠朝政,导致官场十分腐败,不仅贪官横行无人管理,整个朝局的风气直线下滑,这个局面最终导致在崇祯皇帝在位时期引来了关外清兵入侵。

恰逢当时天灾人祸,北旱南涝,庄稼颗粒无收,饿殍遍野,灾民成群。然而朝廷不管不问,甚至变本加厉的剥削,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内忧外患、腹背受敌。

...

情况虽是如此,但是明朝当时仍旧握有一支最强悍的军团,十五万人的锦衣卫。然而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支军团并未出现,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对于明朝存亡不管不顾呢?

锦衣卫最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设立,原名叫做“拱卫司”,后来改成了“亲军都尉府”,是明朝专有,用来收集情报的一个机构,管理着仪鸾司,负责皇帝仪仗和安全保障,洪武十五年(1382年),将这个机构裁撤,改成了锦衣卫。

...

后来的锦衣卫经由多任皇帝扶持,权势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多,并且庞大的锦衣卫队伍不听命于朝臣将相,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他们甚至可以直接抓捕官员,事后再向皇帝汇报,先斩后奏。可见权力之大。

而锦衣卫在此情况下还在不断地扩充队伍,以至于后期的锦衣卫成长为一支十五万人的皇帝专属军队。

...

可就是这支只听令于皇帝的军队在国家危难之际为何没有挺身而出呢?

这要归结于崇祯皇帝,虽有一颗治国的心,但是没有治国的才能,同时用人不善,把锦衣卫都督职位错交给骆养性。

骆养性是前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的儿子,此人手腕狠辣,残酷无情,但是办事效率高,崇祯皇帝也没有对他起疑心。

...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已经韬光养晦,铆足了劲准备进攻京城,但是骆养性表示:“昨年京师瘟疫大作 ,死亡枕藉,十室九空 ,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崇祯皇帝仍旧下令让骆养性立即带兵赶回京城进行防守。

然而当时的京城已经是瘟疫重灾区,横尸遍野一片狼藉,就连驻扎在京的三大营明朝军队都受到了疫情的侵染,一见此景骆养性更是不想回京,于是便起了抗旨之心。

...

同年三月十九,李自成不顾瘟疫带兵杀入京城,而此时的京城仅仅剩下五万余名残兵,根本无法抵抗来势汹汹的起义军。直到京城即将沦陷之时,崇祯皇帝才恍然大悟,锦衣卫早已不受自己控制了。

十五万的锦衣卫军团听令于骆养性,按兵不动袖手旁观了明朝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