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5月25日晚,东京有乐町的一家电影院门口排起了长队,队伍足足从影院所在的8楼向下拐了两个弯。

这一带是东京有名的繁华街区,也是剧院和影院的集中地,有“日本百老汇”之称。


纪录片导演竹内亮东京电影周的最后一场《再会长江》即将在这里放映,影票在几个小时前已经售罄,现场座无虚席。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再会长江》海报

在队伍尽头,竹内亮顶着一头标志性的蓬松自然卷,身穿一件绘有长江轮廓的白色文化衫,与观众一一握手、拥抱,亲切地向每个人表达感谢并合影留念。

2023年初夏,竹内亮携《再会长江》等4部有关中国的电影版纪录片,来到东京有乐町的影院,以一周滚动播放与映后见面会的形式与当地观众见面。期间,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日本艺人小岛琉璃子、演员阿部力等十余名中日嘉宾到场观影互动。

“这么多日本人和中国人能够坐在一起看电影,这太有意思了。”竹内亮对南风窗表示。

“日本人平时看电影的时候是非常安静的,但在这里,他们可以和中国人一起鼓掌,也会因为同一个情节而放声哭泣或大笑。”

在整个东京电影周上,这是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再会长江》剧照

移居中国的第十年,竹内亮将自己与这里最初的羁绊搬上了日本的大银幕。这一次,人们得以沿着长江,看到中国社会风貌的巨变,也看到这位导演的起点、当下与未来。

1长江第一滴水

十年前的遗憾,依然留在竹内亮心里——他没能见到长江的第一滴水。

“这是绝对的。所以对于我来讲,长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在纪录片《再会长江》中,竹内亮吹着来自长江源头的风,注视着眼前的草原和羊群,如此感叹。

这一次,他决定,要前往长江西源——沱沱河,专门拍了冰川,拍了冰川融化成“长江的第一滴水”。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再会长江》预告片

2011年,还在日本做导演的竹内亮为日本广播协会(NHK)制作了一档纪录片,名为《长江天地大纪行》。当时,他带着电视台摄制组,与演员阿部力同行,不远万里走过了长江流经的所有省份,记录下了沿岸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

但他对那部片子不满意,觉得深度不够。当时,他不会讲中文,只会说“你好”等简单问候,翻译和转述,使得作品表达少了很多味道。更重要的是,那时候他对中国社会不了解。不知道同为江边城市,武汉和南京,有着很大的区别——“武汉人喜欢‘过早’,夜生活很丰富,南京人敦厚朴实,‘稳中带甩’”。

2013年,竹内亮与妻子赵萍回到中国创业,经营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专注拍摄中日题材纪录片。如今,他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已有超过600万粉丝,拥有《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好久不见,武汉》等多部“出圈”代表作,曾被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评选为“世界尊敬的一百个日本人”之一。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好久不见,武汉》剧照

时间来到2021年,竹内亮已定居南京多年,成了一个说着地道中文的中国女婿。多重身份的张力,使他镜头下的中日故事兼具他者视角与自我描述,也让他在收获大量关注乃至争议的同时,发现了创作的更多可能。

重访长江,他心中的夙愿,得以排上了日程,自2021年10月起,历时一年半拍摄完成,其分集版本在全网播放量已超过400万。目前这个系列在豆瓣获得了高达9.3的评分。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再会长江》在豆瓣获得了9.3高分

这一次,他不仅拍到了心心念念的长江第一滴水,还把它带回了日本。

在重新剪辑的129分钟电影版里,竹内亮从上海出发,沿着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逆流而上,重走长江沿岸约6300公里,去追寻长江源头的那一滴水。途中,他与十年前采访过的主人公一一重逢,用镜头记录下了中国在这十年间发生的变化。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由于是第一次在日本举行放映活动,还不了解日本观众的喜好,竹内亮与发行公司商议后,又选取了自己YouTube频道上播放量排名最靠前的其他三部纪录片,分别是《大凉山》《好久不见,武汉》与《华为的100张面孔》,这才组成了电影周的最终片单。

一周的放映结束后,竹内亮在个人推特上发布了感谢信。他表示,通常纪录片电影的上座率在20%-30%,而这次《再会长江》的平均上座率达到了70%,可以说是“大成功”,这让他更有自信朝着日本全国上映而努力。

竹内亮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日本观众对与中国有关的纪录片电影感兴趣。

“我预估的是,日本观众与华人观众比例最多能达到2:8,结果实际大概是4:6。这是我最大的意外。”竹内亮对南风窗说。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再会长江》在日本上映

在疫情的三年里,大多数日本人无法前往中国,竹内亮原本以为,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好感会整体降低,然而实际上,有80%的日本观众是因为喜欢中国而前来观影,甚至有观众在拍合影时一见到他就哭了。

“大家都说想看与中国有关的片子,但是看不到。”竹内亮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日本有许多关于中国的节目,有普通的美食、风景、人物,但是现在电视上几乎看不到普通的中国了。有许多日本观众对我说,通过这次放映,他们终于看到了。”

2从香格里拉到南京

“十年前没有拍长江的话,就没有现在的我。”

在竹内亮看来,长江对于日本人有一种特别的魅力。首先是规模大,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画面的震慑力特别强”。其次是历史,很多日本人都喜欢《三国志》,长江沿岸就有许多与此相关的古迹。近年来,许多地方成为日本人的热门旅行地。

十年前的《长江天地大纪行》,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他搬到中国的契机。但遗憾也留在他心里,竹内亮说:“我一直想实现这个梦想,而十年恰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2010年竹内亮拍摄《长江天地大纪行》

2021年秋天,竹内亮终于踏上了心念已久的再会长江之旅。这一次,他将自己过去的记忆与经验作为一条重要线索,试图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十年,这里到底有什么样的变化?

一路上,他拜访现已成家的摩梭族姑娘,寻找三峡移民如今的新居,重游江豚保护基地,融入武汉渡江节的人流……他的镜头不仅生动地呈现出长江沿岸地区的生活与文化风貌,更印证了人与人的羁绊即使跨越国界,也可以真诚而细密。

在《再会长江》所有关于“变化”的故事中,有一个名叫任青茨姆的藏族姑娘尤为特别。这部纪录片的主海报,正是竹内亮和她在香格里拉的天幕下席地而坐的定格。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再会长江》主海报

十年前的云南香格里拉,年仅十八岁的茨姆身穿藏袍,在家门口抱着一只羊羔招呼游客合影,青涩而腼腆。就这样,她与竹内亮的镜头偶然相遇。

茨姆来自一个传统的藏族家庭,她没有去过外面的城市,婚姻也是由父母安排。“天上是不是有飞机的路?”“一百多层的房子是怎么造出来的?”“すげえ(日语口语,惊人的、厉害的)是好看的意思吗?”随着交流的深入,这名少女纯真的好奇不禁让竹内亮动容。几天后,在摄制组的邀请下,住在长江上游的茨姆一家,第一次看到了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

十年后,竹内亮决定再次回到香格里拉寻找茨姆。随着车辆的行进,荧幕画面中出现了一家高档的藏式民宿,观影现场也开始不断发出惊讶的感叹声。

原来,当时在给摄制组的感谢信中写下“想开一家小客栈”的茨姆,如今正是这家民宿的经营者。与摄制组重逢的茨姆变得成熟而热情,不仅对经营理念侃侃而谈,应对客人电话也游刃有余,这令竹内亮和当年的摄影师连呼“你变了”。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竹内亮和茨姆

茨姆的故事在YouTube上已有超过80万播放量,为该纪录片单集最高。点赞最多的评价来自一个中国台湾的摄影师,他写道:“这集看完之后久久不能自已。谢谢导演与摄影师,在这样快速的时代里,还愿意娓娓道来这样一段横跨时间与梦想的故事。”

竹内亮回忆,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他观察到最大的变化还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比如说,十年前我邀请茨姆去上海时其实并不顺利,因为在当年,藏族人去外面的城市是非常少见的事情。但这一次,那时极力反对的茨姆叔叔都说,‘别说是上海,现在带她去国外我都欢迎’。”这次重逢后,竹内亮果然很顺利地邀请到茨姆去自己定居的南京市游玩。

“还真是挺凉的。”在南京长江大桥附近散步时,茨姆不禁弯腰轻抚江水。“这是从香格里拉流过来的。”竹内亮对她说。

3中国的理由

作为串联起“再会”二字的重要角色,导演竹内亮的变化,也被尽数展现在纪录片画面中。

在青海的长江源头,竹内亮遭遇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不禁调侃自己“上一次扛着摄像机,这一次抱着氧气瓶”;在重庆江边,他自然地跟“棒棒(码头搬运工)”们搭话,一口流利的中文让他得以深入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在南京秦淮河上,他表示,自己早已没了最初看到中国风格建筑的兴奋,反而感到安心,因为现在“完全是看自己家的感觉”。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再会长江》中,竹内亮和货车司机一起吃饭

十年前,已在日本拥有稳定生活的竹内亮说服了妻子赵萍,举家移居到赵萍的故乡南京,开始拍摄独立纪录片。竹内亮做导演,专注创作,赵萍就担任他的制片人,管理公司。两人不仅是恩爱的夫妻,也是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

从连续7年保持更新的微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到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点赞的《好久不见,武汉》等中国抗疫“三部曲”,再到这次在日本获得不俗反响的《再会长江》,事业上的成功,也在为竹内亮的创作不断带去新的可能。

“我最开心的是,能拍的人更多了,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了。”说着,他随意勾勒出了一段规律而陡峭的波形,这代表了他来到中国后的心态变化。“很乱,因为我一直在挑战新的题材。”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中的竹内亮

过去一年,竹内亮为拍摄《华为的100个面孔》,在两个月内跨越中东、非洲、拉美11个国家,记录下海外华为员工的故事;他前往广东,在《我在广东》微纪录片里讲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职业的外国人与广东的缘分;他还创新性地在网上募集投稿,以“接单”的形式为故事主人公拍摄一对一的微纪录片《可以拍拍我吗》。

竹内亮内心的神秘鼓点,指向的是对于职业的热爱与对世界的好奇。“拍纪录片有三种快乐,”说起对职业的看法,竹内亮的语调变得明快起来。“第一种快乐是通过拍摄认识不同的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第二种快乐是创作本身,因为构图与剪辑的过程其实就像小孩子做玩具;第三种快乐则是在作品播出之后收到观众的反馈,这种互动很有意思。”

“其实我们还是在做十年前做的事情,只是地方不同了。”赵萍表示。“还有,拉赞助容易一些了。”竹内亮坦率地补充道。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走近大凉山》剧照

谈到在这十年间对自己改变最大的人,竹内亮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女儿的名字。“我以前是很典型的日本人,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工作,所以也经常被她(赵萍)骂”,他说,“女儿出生之后,虽然工作也忙,但我会尽量把时间留给家庭。”

一双中日混血的儿女也成为了竹内亮一直坚持拍摄中国的重要理由。他表示,“中国有许多有魅力的地方、有意思的人、有趣的文化,我想让更多在日华人的孩子客观地认识现在的中国。”

4有14亿个真实

做一个喜欢拍中国的日本人并不容易。

在竹内亮东京电影周的宣传网页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住在法国,拍摄的是介绍法国文化的作品,应该不会被说成‘法国政府的间谍’吧。”

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竹内亮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说我是日本间谍,到处拍中国的地方;日本网友又说我是中国间谍,讨好中国政府。”竹内亮认为,这些网络上的指摘,大多没有建立在了解他过往经历和作品的基础上,也是很正常的事。

因此,他希望通过《再会长江》等影片,让更多日本观众看到真实的中国。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再会长江》剧照

什么才是真实的中国?在竹内亮看来,拍“真实”非常简单。“不带着目的去引导,看到什么拍什么、播出什么就可以了。”同时,他也强调,“真实是非常主观的,我拍出来的只是几个人的真实,肯定无法代表中国,因为中国有14亿个真实。”

主观的真实,这或许是对竹内亮创作风格的一个不错的概括。与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不同,竹内亮善于将自身的经历与拍摄主题结合,以陌生化的视角观察中国社会,也经常亲自出镜与主人公进行互动。以异乡人的身份与之共情。“拍摄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信赖关系。我出镜的话,会让故事更真实、更好玩,不是为了出名。”他说。

豆瓣9.3,这位日本导演拍出最真实的中国

《镜头里的中国》里的竹内亮

正值盛夏,电影周告一段落后,竹内亮已经启程北海道,拍摄新的作品《纵贯日本》。在这部纪录片中,他将用两个月的时间,带着家人进行一场从北海道到冲绳的房车旅行,寻找“日本第一&唯一”。他说,在疫情收束后,他想将如今的日本展现给中国观众,也展现给一直住在中国的女儿。

无论是沿着长江横贯中国,还是沿着岛屿纵贯日本,竹内亮的纪录片一如既往地以其特有的生动与随性,拨开意义与偏见的云雾,去触达着一段段具体的生活。

“别人怎么说都无所谓,我现在对我做的事情非常有自信。”竹内亮坚定地说。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