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陪伴张云雷的每一天(205)

2021.10.09

久等了!

离京方三日,归来似千年。不知是我穿越时空寻见了未来的他,还是昨日一梦竟别多年,总之,我的岁月因张云雷而错乱。

如果没有七号那晚的小橙花,我可能会说,蒂芙尼蓝的张云雷带着白亮的光芒犹如飞仙入凡间,可是经历了小橙花之后,他在我心里定格成了现在的样子:

...


...

在超话相册里翻了很久,终于找到了这两张最符合我心中感觉的图片。

真的,我再也走不出这段《华容道》了。

从此我可以把他的时间轴分为《华容道》前和《华容道》后,就像曾经的六一场分水岭,让我认识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张云雷,也让我更相信了他的无限可能。

...

那天散场,海底捞小聚后回到酒店,我全无困意,满脑子是他的眼神,那种沧桑而古朴的气质让我神魂颠倒。我发了微博,可又觉得哪里还没有说透,想了很久,我都不能找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他的眼神带给我的感觉。

此时,当我到处寻找图片的时候,我忽然想到,这眼神里流露出的明明就是悲悯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悲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也是悲悯。

张云雷的眼神里竟也有着同样的悲悯。也许,这是一个说书人与历史的共情,恰好,又感染到了我。这就是艺术的内在感染力吧。

写到这里,困了,打开视频又听了一遍,不觉睡着。半梦半醒中依然回荡着铿锵的旋律。对,铿锵,这就是《华容道》之美,梦里金戈铁马,虽是终付笑谈中,但我仍爱这英雄气概,更爱这两千年传颂的风流。

忽然又想起初入坑时被百年前的爱情故事纠缠得伤心落泪,又被一个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搞得彻夜难眠,如今,同样乱我心绪的却是一段古老的历史故事。

昨天和一位业内人士吃饭,我问他磊磊的水平,他说非专业(这里的“专业”指以大鼓为主业的日常坚持频繁演出的演艺人员),有灵气,够努力。但我问到他是否理解我们的捧场时,他说不理解,我想潜台词是:毕竟这只是一个业余选手。

当时我没有想到如何去向他解释这种现象,一天之后我却想明白了:艺术的最高追求应是感染力,而非技巧。

写这篇日记时,我本可以说,这一段《华容道》比他之前的任何一段大鼓都更需要气息、节奏的把握,他的人物表演不但一如既往的细腻传神,而且与此前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有着强烈的反差,但我没有把这些当作重点,是因为我发现他最核心的魅力其实是他的情绪感染力,那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让你不自觉的就会上头,就会睁眼闭眼定要走那华容道。

说到这里,想起最近定期失踪的月亮姐姐每次现身都大呼一声《闹江州》太好听了,吸一口气继续潜水,其疯魔值绝不亚于我之于《华容道》。

另有一群人被喝茶嗑瓜子扶小腰洗脑到不能自拔,也是一款普遍的后遗症了。

说回到小橙花,本来对这件大褂最完美的记忆是在大连场,那次的橙色与背景红融为一体,优雅绅士的风度配上市井俚俗的小曲儿大西厢,毫无违和感,却让人完全陷入到红色系的梦境里。而这一次橙花配上金戈铁马,竟也毫不冲突,甚至形成了新的记忆点,很怪。

然后,必须说说蒂芙尼小神仙了。

...


...

全网不完全搜寻之后,我并没有找到与现场感觉一致的图片,上面两张只是相对最接近现场的感觉,所以我只能用文字来描述我的感受了。

这纯净的蓝色衬着白皙的肤色和一尘不染的清冷气质,令他仿佛有了光,没错,就是你们常说的哥哥是有光的,经亲测,你们是对的。

通常的照片会带来三个误差,一是光没了,二是人胖了,三是头大了。第三点不知是怎么造成的,即便头发吹的高高的,现场看来他依然长身玉立,清瘦秀气,没有一处不协调。用某位姐姐的话说,他的五官小巧圆润精致而又立体,用另一位潜心研究发型的姐姐的话说,现场在视觉上完全不会被发型干扰,然而拍出照片有时就成了大头娃娃是件挺不好理解的事。

我似乎还是没有表达清楚,或者应该这么说,他更像是一个画中人,是一幅你会把自己的理想注入其中的作品,你有多少美好,就给他多少纯洁的色彩,于是,这幅不染纤尘的作品就诞生了。

而后,他从画中走出,带着不谙世事的清冷,转身走上舞台,沉静的,站在舞台中央,对,这画面,才是那一晚我眼里他的样子。

...

关于这两场演出,后面还会写到,今天的主题明确,就是由衷的赞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