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张凤华:做学生专业成长的引路人
... ...
...

无论三尺讲台还是田间地头,都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教授张凤华辛勤耕耘的地方。从教二十五年来,张凤华始终坚守教学、科研第一线,将满腔心血投入新疆和兵团农业生态环境研究和边疆农业人才的培养,至今已取得累累硕果。面对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她只是谦虚地说:“我希望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让他们把所学知识真正用于造福新疆和兵团的农业发展。”

...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2016年,刚刚迈入石河子大学校门的大一女孩陈虹在专业课上第一次见到张凤华,那节课结束后,她就在心里默默树立起了“长大后我要成为你”的目标。

“张老师讲课有激情,有故事,逻辑强,把高深复杂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我们都被吸引了。”陈虹回忆说。

张凤华在利用饲料油菜种植改良新疆盐碱地方面颇有研究心得,她很愿意将这些具有区位特色的研究项目介绍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为了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她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人多高的大油菜,讲述指导兵团基层连队的农户学习新技术的经历,言语间流露出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和满满的自豪感。正是这种饱满的热情,深深感染了讲台下一颗颗年轻的心灵,让他们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专业,积极发现其中蕴涵的乐趣。

据陈虹说,当年自己所在班级里有十余名同学都在课后争先恐后地联系张老师,要跟着她一起做研究、写论文,而陈虹自己已在2020年正式成为张凤华的硕士研究生,距离她当年定下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张凤华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2020年,在张凤华指导的创新创业项目“碱上添花——油菜多功能开发与利用的服务商”参加学校决赛时,正值她培育的油菜开花,张凤华突发灵感,将刚采摘的油菜带到评审现场,让评委们通过实际品尝,切实感受到这些油菜不仅是油料作物,还是蔬菜和观赏花卉,进而对“油菜多功能开发与利用”这一主题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也让学生从中明白了,科技创新不是空洞枯燥的,而是鲜活生动、充满趣味的。

在张凤华的努力下,近年来,她指导的学生先后在第四届和第六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银奖,是目前新疆高校在该赛事中取得的最佳成绩。她本人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获得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暨知识产权教育活动名师奖。

铺就学生的发展道路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青年教师杨海昌曾经是张凤华的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他依托科技部国家科技合作基地“绿洲作物高校生产与农业环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有机会赴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水土所交流学习1年,在那里接触到了先进遥感技术。回国后,杨海昌将所学用于绿洲生态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领域,在科研上取得很大进展。而为他提供出国学习途径的“绿洲作物高校生产与农业环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正是由张凤华主持申报的。

该基地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途径,实现国内外师资共享。学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邀请国外相关领域专家提供高水平指导,同时也能够以该基地为桥梁,将优秀学生送往国外研修访学,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这一平台的搭建,为高水平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像杨海昌一样通过该基地获益的学子还有很多。近5年来,基地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5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1项,培养博士研究生51人,硕士研究生165人,为13个国家培养160多名学员,还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次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展现出良好的示范作用。

如今,张凤华和她的团队依然在努力完善基地的各项建设,他们认真设计谋划、积极申报项目、扎实开展研究,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尤其在大面积作物精准栽培与数字农作技术应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棉花超高产机理研究与示范、绿洲农田盐渍化土壤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项项成就凝聚着张凤华的心血,也为一批批年轻的学者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学术天地。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阴法庭2016年从部队退役后,考取了张凤华的硕士研究生,2018年又继续跟她攻读博士学位。5年来,他在张凤华的带领下走遍了南疆的试验田。每当大家在地里开展工作时,这位部队出身的小伙都忍不住对张凤华的拼劲和干劲表示敬佩:“不管什么重活累活,张老师都和我们一起干,即使现在已经年过半百了,也依然坚持如此,这对我们是一种无声的激励。”

张凤华是第二代兵团人,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本有机会留在发达城市,但心中那份难舍的兵团情结让她毅然选择回到了故乡。她经常告诉学生:“作为兵团高校的农学人,我们理应发挥专业优势,为边疆农业发展作出贡献,这是属于我们的使命担当。”

常年埋头在盐碱地里做研究是一件辛苦的事,但张凤华始终没有退缩过,还用积极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在教学生辨别盐碱土时,她带着大家亲口品尝,以便更准确地分辨碳酸盐和氯化盐。在第三师五十四团种植饲料油菜时,当地还没有油菜播种机,她就亲自上阵对小麦播种机进行改造,并在尘土飞扬的地里站在播种机上跟机调试。带领学生查看土壤剖面时,她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和大家一起跳进2米多深的大坑,认真观察……这些行为春风化雨,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秀品质赋予了一届届青年学子,也为边疆现代农业发展培育了一批批重要的储备人才。

如今,张凤华团队的试验田遍布南疆各地,推广应用600余亩,农田生产力提高30%以上,节本增效8.86亿元,制定了饲料油菜种植技术、加工饲喂技术等规程7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而从这个团队走出的学生也已遍布天山南北,他们有的在基层一线指导农业生产,有的在科研领域继续攻坚克难,都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兵团精神。

...

教书育人,更要立德树人,在祖国边疆大地上辛勤耕耘二十余载,张凤华始终初心不改。她用丰厚的学识带领学生在农学领域施展抱负,用动人的情怀让学生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感受成就与满足。未来她还会继续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更多青春的梦想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 ...

石河子大学

作者:刘 芊

来源:石河子大学

编辑:王子同

校对:方仁龙

编审:卿 涛 周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