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人的百年火车梦

文:杨峰



在今天的信阳市范围内,曾经有两个中心,他们分别是——隶属于汝宁府的信阳州城(今信阳)和光州(今潢川)直隶州府城。在京汉铁路修通之前,光州是河南省仅次于开封、周口的第三大城市,也是河南省三个人口超过十万的城市之一,更是豫南这一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作为对比,当时信阳州城人口仅三万。

而二十世纪初,随着京汉铁路的建成通车,迅速地带动了信阳城的快速发展,光州,也逐渐被边缘化。可以说,建成铁路,是潢川近一百年来几代人的梦想。


... 大清河南省地图豫南部分


事实上,在这一百年内,潢川数次与火车失之交臂。

1912年2月,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让给袁世凯时,就曾表示要“舍政事,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于十年之内筑20万里之线”,认为“凡立国铁路愈多,其国必强而富”。当时,他曾对袁世凯提出:“未来十年,你练百万精兵,我修20万里铁路,何愁不国强民富!”对此,袁世凯呵呵一笑,说:“修20万里铁路,先生想必很有把握;但练百万精兵,世凯怕力不能胜啊。”

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的第三天,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全国巡回演讲,宣传他的伟大的建设计划。在中国土地上大规模修建铁路的设想,百姓为之激动,孙中山本人也为之激动不已:“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一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 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图


1918年,日本出版了《支那省别全志——河南省》(第八卷)一书,在这本接近一千页的书籍中,当时河南省的人文地理物产街道交通银行等等,一应俱全。其中一张河南省地图,更是标明了这条经过潢川的铁路,图示为“铁道预定线”。


... 1919年日本出版的河南地图豫南部分



1913年,为适应世界基督教的发展潮流,着名的布道家穆德来到中国,发起召开了全国基督教第一次会议,成立了一个全国基督教中心机构“中华续行委办会”,由中国着名基督教人物诚静怡担任总干事。该机构的主要任务包括:执行全国大会的决议;与世界机构保持联系;提倡通力合作的传教事业;发表教会的公共意见;为各教会进行咨询。随后,为了对中国基督教的现状和中国国情进行调查研究,会议又开展了大型的调查,调查成果最后汇集成册,于1922年出版,书名为《中华归主》,书的副标题是: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1901——1920)。在该书中保留了一副《中国铁路图》,该图中“未成铁路”清晰的标明了“浦口——信阳——四川”这一段路过潢川的铁路。


... 《中国铁路图》中“浦口——信阳——四川”未成铁路 ... 《中国铁路图》中“浦口——信阳——四川”未成铁路


在此书中,对“未成铁路”的建设有如下探讨:“国际财团对各线的安排依次如下:(1)广州——汉口。(2)浦口——信阳——四川。(3)修筑一条从昆明至株洲的路线,再经株洲——萍乡线过南昌到南京或远达杭州......”。今天回过头来看,广州到汉口、株洲到萍乡等铁路早已建成了,唯独只有第二可能兴建的过潢川的“浦口——信阳——四川”铁路延迟了半个多世纪,才被提上建设的议事日程。

在书中,对河南铁路交通亦作了这样的介绍:“京汉铁路由北而南纵穿全省,经彰德(安阳)、卫辉(汲县)、信阳等地......此外,计划另修筑一条横贯本省之铁路,但此线偏南经信阳,东段在浦口以北数英里处与津浦铁路相接,向西至四川重庆、成都等地。”


... 河南铁路交通



当计划成为泡影,即是源于孙中山先生“一无资金二无人才的现实条件下,辉煌的铁路梦自然难以实现”;也源于随后的连年战争,既有军阀混战,也有国内革命的内战,还有后来的反法西斯的对日作战。潢川人的铁路梦想就这样被延后了八十余年。

古语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战争也曾让潢川有了一段短暂的既有铁路,又有飞机的岁月。可惜可叹的是,这火车飞机给潢川老百姓带来的不是幸福生活,而是血雨腥风的记忆。在2005年出版的《平桥区文史资料》第三辑中,有张柏年先生的一篇回忆文章,写的就是对从明港到潢川的一段轻便小铁路的记忆:


追忆明(港)潢(川)轻便小铁路(张柏年)


我亲眼见到明潢轻便小铁路,是在我十岁左右,那时因逃难,从正阳熊寨乡来到繁华热闹的明港大集镇,火车、汽车还有轻便小火车,南来北往,东奔西驰,穿梭不断,令我大开眼界。除欣赏平汉大铁路客货列车外,我等青少年出于好奇心,就近在明港北大庙前的小火车站上玩弄轻便小火车,或推或拉,或坐或卧,站上管理人员不屑一顾,有时只警告我们注意安全。曾几次目睹那些被强征当小火车运输队的苦力们,由于没有经过严格训练,且路况极其恶劣情况下,途中或在站上拼死砸伤者屡屡不绝。该轻便小铁路西自明港火车站票房下,东向经过明港北大桥,东岳庙前径直向东,经确山县张店、正阳县兰青店、王勿桥、西严店,息县的彭店、路口、吴店到达潢川县城,长达200多华里,沿途设大小警卫站廿多个,每站驻守武装五至十人不等,站警多是国民党下派的官兵,他们享受优厚的薪饷,每人每月10至20元银洋还不满足,贼子狼心,还经常勒索当地老百姓,派款拉夫,甚而明抢暗劫,民众叫苦不迭。

该小轻便车,系一长方形坚硬木质平板,架在四个小铁轮的铁架上,以人力推行在狭窄小铁轨上。行驶平坦地面上,速度超过汽车,上坡时拯卖人力,下坡如飞,掌握不稳车翻人亡。平板车上多装载八至十麻袋粮食(小麦、大米)及军需用品,平日往返一趟需三、五日,风雪阴雨行驶十天半月。

据说国民党修建这条轻便小铁路,专为运输粮食、军用物资,供给驻防潢川一带国民党军“围剿”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那时鄂豫皖苏区红军发展很快,土地革命风起云涌,势如破竹,蒋介石惊恐万状,不断调遣重兵,对大别山苏区进行“围剿”。历时五年之久,蒋军屡战屡败,红军愈战愈强。那时信阳至潢川公路,是国民党唯一依赖的后方补给线,日夜向潢川驻军运送救命粮食和军需用品,我大别山根据地广大军民则日夜破坏公路和桥梁,敌人修不胜修,最终信潢公路被迫停止车行人往。河南省主席刘峙直接指挥的潢川豫南修路指挥部也土崩瓦解。据说当时的武汉“剿总”心急火燎,迫不及待,急令汉冶萍钢铁公司限期赶制轻便小铁路,故修建了明潢轻便道,妄图东山再起,挽救其垂危生命。时隔未久,大别山百万红军,浩浩荡荡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到达陕北。

按:1932年,国民党政府为“剿共”军事运输需要,铺设明港至潢川单轨小铁路。


有关明潢轻便小铁路现在可以查阅的资料极为有限。该回忆也算留下了一篇珍贵的记忆。除此之外,这个轻便小铁路在陈善同主编,1936年出版的《重修信阳县志》中亦有简单记载:“信阳明潢轻便铁路(由明港至潢川。):二十一年张钫为行军运输,由信阳至潢不如由明港至潢直捷,临时敷设轻便铁路,事后撤去。


... ... 废弃的铁轨,成为乡村孩子玩耍的地方



这个明潢轻便小火车潢川站设在什么地方呢?现在依然是一个迷。小火车到底什么样,也无迹可寻。但是小铁路是什么样子,在某些地方还是有迹可循的。在明港的乡间,今天依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半埋在土中废弃的铁轨,早已成为乡村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多么神奇啊,当今天我们成为京九铁路、西宁铁路交汇之地,当京九高铁就要来临之时,再回过头审视我们曾经做了百年的火车之梦,原来在百年前,我们曾经和预定建设的铁路擦肩而过;原来,在八十余年前我们也曾经有过小火车......

该来的一定会来,该有的,我们一样也不会缺。展望未来,我们还会有很多梦想,曾经属于的光州荣耀,也一定会再展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