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来五年新增中小学学位16万个左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近日,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确定了未来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提出加快中小学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

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5.8年

北京市提出,2025年将全面构建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更具影响力的教育现代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首都气派、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学习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五年后,北京市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发展目标是,全市适龄儿童入园率保持在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达到85%;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超过96%;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优良率超过70%;高中教育更加多样化有特色;职业教育服务城市发展能力更加高效;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北京市提出,五年后北京的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5.8年。

...

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

为了达到发展目标,北京市特别提出要多渠道增加中小学学位供给。全市将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提出,北京将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对有条件的校舍进行改扩建。支持学校集成校内空间资源,通过各类教室复合利用,增加学位数量。在保障教学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扩大班级容量。加大出租出借校舍的回收力度。统筹使用各类教育设施,加强学区内、教育集团(集群、联盟)内、一贯制学校内和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充分提高学位资源利用效率。积极面向校外拓展办学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疏解腾退空间资源,优先用于补充义务教育学位缺口。

同时,北京还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市级统筹。北京将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规划建设17所左右优质中小学学校。通过“市建共管”或“市建区办”方式,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建设,建成后提供优质中小学学位5万个左右。

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

北京市将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首先是完善教师准入机制,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教师学历水平,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实施高校教师选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制度。

北京市提出要突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幼儿园教师评价突出保教实践,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职业院校则注重“双师型”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评价。同时提出,高校不得将教师的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直接挂钩。

北京市将扩大“区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重点是配好美育教师、配强体育老师,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优化绩效工资结构,完善市属高校绩效考核办法和机制,探索适应高校分类发展的薪酬分配制度,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探索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鼓励和规范高校教师通过技术创新、科技开发、成果转让和决策咨询等方式服务社会,获取合理报酬。显着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北京市稳妥推进中考改革

未来五年,北京市还将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破立并举、统筹兼顾,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顽瘴痼疾,构建首都特色鲜明的科学评价机制。

北京市将稳妥推进中考改革,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完善和规范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巩固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同时,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探索开放教育注册入学和完全学分制改革。在研究生考试招生方面,将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推进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适度扩大直博生培养比例。

另外,北京市还将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支持高校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支持一批应用学科建设,加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支撑。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交叉学科,加强学科重组集成、交叉融合,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加快交叉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