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尺男儿没忍住尿了裤子,背后故事让人泪目!致敬郑州这群战“疫”一线的“生命摆渡人”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王苗苗 通讯员 胡秋含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除了逆风而行的白衣战士,还有一群奔赴在疫情最凶险地方的人。

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承担起确诊患者的紧急转运任务,他们成为这座城市里的生命“摆渡人”。


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翁,就是那个常靠咬嘴唇、掐大腿来提神,忙到顾不上吃饭的“摆渡人”吴介仲。

...

【速度】

争分夺秒,两天完成千人大转运

今年年初,河北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急救车驾驶员的吴介仲第一时间请战,加入援冀医疗队。

几个月后的7月31日,郑州疫情防控阻击战再次打响,抗疫“老兵”吴介仲随即加入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队,而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转运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患者。

“按照要求,我们必须在两天时间内,将医院所有人员全部转移到其他地方。”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有数千名医护人员和患者,而这些患者不仅病情有轻有重,且还需要分别转运至不同的地方,其中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只要疫情不退,我们也绝不后退!”每一趟转运开始前,吴介仲和队友都会对防护服进行非常严格的检查,而在转运的路上,累了、困了时,他也常和队友互相鼓励着、打着气。

...

转运,并非简单地把人送到目的地。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一些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吴介仲和队友就会瞬间变身“护工”和“家人”,或搀扶、或抬、或背,还要帮忙收拾行李等物品……

“每一个患者都是一个生命的嘱托,他们的背后是家庭的希望,我们必须高度负责,快点完成转运工作,让他们尽早得到专业的治疗。”对待每一位患者,吴介仲都不敢有丝毫马虎,而努力了两天两夜后,他和团队终于圆满完成了这次数千人的大转运任务。

【插曲】

忙着转运患者,没忍住的他尿了裤子

8月6日,吴介仲再次迎来新的挑战:要在1天时间内,将郑州岐伯山医院的新冠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全部转运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

35℃的天气下,穿着不透风的防护服,在负压车里一趟趟转运患者,吴介仲能清晰地感觉到,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已紧紧黏在了自己的皮肤上,而此时,头发也在不停往下淌着汗,连防护眼罩上也被雾气笼罩,眼前满是朦朦一片。

...

“我们转运人员大部分时间在路上,不具备消杀条件,所以一旦防护服穿在身上,必须保证完成当天所有任务后,才能脱下防护服。”转运一趟又一趟,从白天忙到黑夜,又熬到另一个白天,忙的顾不上吃饭,早已成为吴介仲和队友的常态。

“饿了倒还好,忍忍就过去了。最怕犯困和想上厕所,有时候太累太困的时候,就使劲咬自己嘴唇,掐大腿,来提提神。”吴介仲以疼痛感来刺激自己不犯困,可对于“三急”,他有时也会忍不住。

那天,忙了十几个小时,终于完成患者转运任务后,吴介仲没忍住,尿了裤子。

“老吴,没事儿吧?”该院南院区急诊科负责人侯懿鸣担心地问吴介仲,吴介仲有些不好意思,他笑了笑,打趣道:“我没事儿,早知道提前穿个尿不湿了,还好没耽误转运患者。”

...

【担当】

平均每天转运15人次,防护服经常一穿就是一天

在完成郑州岐伯山医院的转运任务后,吴介仲随即归队,加入到疫情防控转运专班工作。

转运专班的转运工作量依然繁重,“平均每天转运15人次,单次转运最长的是5个小时。”每天,吴介仲都是从白天忙至夜晚,防护服也是从早上一直穿到夜里工作结束。

而每次转运任务结束后,他都会回到急救站,对救护车的每个角落进行消毒,同时,也对自己进行消毒。这样一个过程往往又要一个多小时,忙完这些,已是凌晨。简单吃个泡面,拖着疲惫的身躯,吴介仲终于可以休息上几个小时。

“这一个月,天天都是这样过的。”从7月31日疫情防控工作开始至今,吴介仲几乎没回过一趟家。有时忙完工作深夜回到急救站,打开手机才发现,两个孩子用妻子的手机发了好几条语音,问得最多的就是“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

有时,家人也会心疼地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就不能歇歇吗?而此时,吴介仲都会这样解释:“因为转运工作不完成,下一步的治疗工作就无法开始。我们只有越快完成任务,疫情才能越快结束。”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总有人用平凡造就伟大。就像吴介仲,他不是医者,可他却在用自己的方式,承担起那份担当与责任,为守护百姓的健康,他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