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特工陆久之:蒋介石的女婿,活到106岁,晚年拒绝大笔遗产

1927年4月21日,上海湖州会馆,十多个人正在这里举行一场秘密的会议。忽然间,一阵密集的枪声传来,随即冲进一批前来搜捕共产党革命者的特务。这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的一个场景。蒋介石向原本一片形势大好的革命队伍举起了屠刀,霎时间血流成河。上海滩阴云密布。

在湖州会馆的那一场屠杀和搜捕当中,一个名叫陆久之的年轻人趁着混乱,幸运的逃脱了魔掌,然而,就在几天之后,这个陆久之就加入了所谓的“工会调查组”,成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鹰爪。陆久之是谁?为什么他在短短几天就背叛了革命?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

不想当纨绔子弟,只想要走上革命道路

1926年,在上海今天的北京路上,新开设了一家电气公司,业务就是帮人安装点灯、修理电器等。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上海,这样的公司多如牛毛,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家公司的老板之一就是当时才二十几岁的陆久之。

陆久之出身于一个大官僚家庭,优越的环境没有使得他成为一名纨绔子弟,陆久之反而成长为一个叛逆者。对于家族子承父业的期望,他十分痛恨。他不想当少爷,那时候,深受马列书籍的影响,又看到了许多类似于《新青年》的进步报刊杂志,于是更加渴望突破自己的原生家庭。

...

刚满18岁,陆久之就离开了家,彻底与那个锦衣玉食的大少爷身份做了告别。他跑到上海,找到了一家纱厂做学徒工,学习着自己养活自己。不过,他一直对革命活动十分憧憬,很快,就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盼望着能够走出平庸,轰轰烈烈的创立一番事业。

没多久,他就结识了一位思想激进的革命者,蔡叔厚,这是一位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正在筹备一个秘密的联络站。陆久之和蔡叔厚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开办了这家电气公司。从此,这里络绎不绝的到来共产党的各类人物,在这里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

后来,陆久之又被介绍到了上海地下总工会的秘书处,当了一名联络员,而他为之服务的,正是当时也从事地下工作的周恩来。陆久之如愿地实现了他的革命理想。

但此时,他还并不是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潜入敌人的心脏部位,营救同志于危难之中

然而,还没有等到他正式申请入党,上海风云突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突然变成了革命者的地狱。

...

侥幸逃脱的陆久之,并没有退缩和害怕,他很快就重新找到了党组织。可这个时候,党组织却派给了他一个特殊的任务。

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开始之后,一个名叫“工会组织统一委员会”的反革命组织开始专门搜捕革命者。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上海的流氓、地痞、青帮,甘心情愿充当蒋介石的打手。陆久之因为自己的家庭背景,被派往其中充当特务,潜伏下来。但很快因为发生了一件事,他的身份暴露了。

国共合作彻底决裂之后,南昌起义为共产党迎来的崭新的篇章,起义的枪声划破了血与火造就的恐怖的夜空,照亮了共产党人继续前行的身影。

南昌起义中,主要负责总指挥部的保卫工作的陈赓,在战斗中不幸负伤,腿部被多颗子弹击中,不得已逃回上海寻求医治。

...

虽然行程保密,但很快,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了,在陈赓所住的医院门口,布满了暗哨,只等他一出现就立刻逮捕。不过,特务们并不知道,这时候的陈赓早就秘密转移了。

而给陈赓通风报信的不是别人,正是陆久之。陆久之得知特务准备抓捕陈赓时,立刻通过秘密渠道通知了周恩来。

到日本留学,一直在为党工作,从未间断

陈赓安全了,但陆久之也因为这一次通风报信而被特务发觉。

特务们没有实际的证据,却怀疑上了陆久之,很快,他就被开除了。

陆久之只能离开上海,但是他并没有逃避和气馁,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了上海,凭借自己大官僚家庭出身,又继续从事地下工作。他到了上海招商局,担任秘书。这时候,他向周恩来申请加入共产党。却被拒绝了。周恩来说,对于陆久之而言,入党比不入党更能发挥作用。事实证明,这同时也是对于陆久之的一种保护。

陆久之曾经在1929年保护了日本共产党总书记佐野学的生命安全。但之后又受到牵连,出走日本,开始了在日本长达七年的留学生涯。在此期间,他广泛参加活动,搜及情报,公开的身份是学生和记者,但实际上一直没有停止党组织的工作。他曾经利用暑假期间到东北面见张学良,申述日本早有侵犯中国的野心的见解。

策反汤恩伯,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1949年,当全国解放就在眼前的时候,上海正处在是和平解放还是武装解放的节骨眼之上。当时,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是汤恩伯,他正坐镇上海。是否能够和平接管,这个人非常关键。

陆久之接到的任务正是策反汤恩伯。

...

陆久之和汤恩伯早就相识,有同窗之谊,汤恩伯能够发迹,陆久之的父亲还曾经出过汗马功劳,所以两人的感情就像兄弟一样要好。

不过,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汤恩伯重情重义,是很难被人说动的。如果策反不成,陆久之甚至有生命危险。

但即使是龙潭虎穴,陆久之也要闯上一闯。他利用自己的关系,住进了汤恩伯的家里。一天深夜,见到了刚刚回家的汤恩伯。一见面,陆久之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就问汤恩伯,如果国共和谈破裂,那么他想怎么办?

...

汤恩伯先是说,自己兵强马壮,不怕共军过江,但是很快,也表示出了对此战的无信心。陆久之抓住机会,对汤恩伯说,让他做傅作义第二,言下之意,就是和平解决上海问题,投靠共产党。这一下了让汤恩伯大惊失色,他没有想到陆久之居然这样直接,面对这个抉择,他一时茫然无措。正当此时,忽然间有客人来访。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的公子,蒋纬国。汤恩伯与陆久之面面相觑。很快,蒋介石也到来了,父子两人把汤恩伯请到了江上的军舰之上,这场眼见就要成功的策反被迫中止了。

陆久之只得趁机离开了汤家。而请汤恩伯去商议大事的蒋介石,并不知道,他的这位女婿就是来策反的。

恩爱夫妻,一朝分离,只能和女儿相依为命

为什么陆久之是蒋介石的女婿呢?这还要从蒋介石的婚姻讲起。

1921年,蒋介石迎娶了他的第三任妻子陈洁如。他的原配毛福梅已经被他彻底抛弃在了老家,而妾室姚冶诚冶早已经失去了他的宠爱。

...

此后的七年时间当中,蒋介石与陈洁如十分恩爱,两人相敬如宾,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生活。但是遗憾的是,两人却没有爱情的结晶。

陈洁如为此非常失落。有一天,她的好朋友何香凝来家里探望,说话聊天的时候提到了一件事,不久前何香凝到医院里参观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位华侨生下了家里第八个女儿,实在是养不起了,就托付医院里给孩子寻找一个好人家。何香凝马上想到了结婚多年都没有孩子的陈洁如。陈洁如一听此事非常惊喜,很快就收养了这个女孩子。

这个女孩相貌非常漂亮,眼睛又大又圆,皮肤很白,非常招人喜欢。蒋介石也对这个孩子很珍爱。两个人给孩子取了一个名字——瑶光。

瑶光是古代人对于北斗七星中的第七颗星星的称呼。取这个名字,意味着无论是蒋介石还是陈洁如都对这个孩子充满了喜爱和期望。

陈洁如还给孩子取了一个小名:陪陪。意思是希望她能够长久陪伴,并且给她带来一个儿子。

然而,好景不长。

一下子成为了“驸马爷”,他却并不认同

没多久,蒋介石忽然让陈洁如出国,到美国去留学。陈洁如不愿意,但是还是同意了,哪知道,陈洁如还在轮船上,尚且没有到达美国,蒋介石就已经登报启示,与她脱离了关系,很快就和宋美龄结婚了。

女儿也就成了陈洁如一个人的女儿,蒋瑶光也变成了陈瑶光。

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瑶光长大之后,她的爱情和婚姻也充满了坎坷。抗战期间,瑶光认识了自己所谓的“真命天子”,那是一位姓安的朝鲜人。他们很快坠入了爱河。但是陈洁如非常反对这段感情,可陈瑶光心意已决,还是和这个朝鲜人结了婚,而且生下了两个儿子。本以为获得了幸福,可是抗战胜利之后,这个朝鲜人却抛下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离开了中国。

原来,这个人其实是日本特务,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惧怕被惩罚,于是一走了之。

陈瑶光无奈,只能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虽然有养母陈洁如的帮助,但是单亲妈妈的苦楚和心酸也唯有她自己一个人承担。

这时候,有一个人不忍心看到她的艰难,于是帮了她一把。这个人是汤恩伯秘书长的夫人周安琪,她对陈瑶光说,自己可以帮她介绍一位对象,这个人虽然年纪已经四十,比她大了快二十岁,但是从未结过婚,而且人风度翩翩,是个值得托付的人。

这个人就是陆久之。

...

两个人在周安琪的安排之下,很快相识了。陆久之看到陈瑶光,感怀于她的身世遭遇,很快也喜欢上了她。陈瑶光也对陆久之十分满意。两人于是在1946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虽然陈瑶光已经跟随母亲离开了蒋介石,但是在国民党内部,还是有很多人知道她这一层特殊的身份,很多人管陆久之叫“驸马爷”。但是陆久之对于所谓蒋介石的“女婿”这个身份根本不认同,认为这场婚姻跟蒋介石根本搭不上边,而且,自己一直对作为反动派的蒋介石根本也毫无好感。

也算是沾了蒋介石的光

不过,陈洁如倒是非常喜欢这个女婿,特意赠送了一块珍贵的怀表作为他们的新婚礼物。

但陆久之虽然不情愿,还是沾了蒋介石女婿这个身份的光。

那是抗战胜利之后不久,陆久之创办了《改造日报》,宣传共产党的主张,陆久之被中统盯上了,很快被抓了起来。

陈瑶光积极奔走,想要解救丈夫,思来想去还是要去求自己曾经的养父。陈洁如陈瑶光两人找到了蒋介石,碍于对两人的愧疚,蒋介石最终答应了释放陆久之。

新中国成立以后,两人的生活步入了正轨,陆久之获得重用。但是两人最终却没有相伴到老。

...

没能和妻子相伴到老,但他并不遗憾

1961年,陈洁如离开上海,定居香港。十年之后,陈洁如去世,作为唯一的女儿,陈瑶光带着孩子赴港为母亲料理后事,此后便一去不返,因为通信不便,两人从此就中断的联系。一直到了1983年,陆久之奔赴香港,夫妻两人才再度团聚,这时候,他们已经分开十二年了。

陈瑶光本想让陆久之留在香港,陈洁如去世时留下了大批遗产,基本上都由陈瑶光继承。两人可以过十分富足优越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是陆久之所真正需要的,在团聚了两个月之后,陆久之还是回到了上海。

晚年的陆久之隐居在上海的石库门弄堂里,生活恬淡,似乎过往的岁月都已经与他无关。虽然他的身份曾经被人误解,但是他利用自己的特殊条件,一直为党和人民服务了三十年,是一位最为忠诚的共产党员。

2008年,陆久之去世,享年106岁。这位老人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