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十来年的京官之路究竟是怎么走的呢?

曾国藩一心为国,当从一个虚职提升到实职后,本以为从此可以为朝廷效力的,但是没想到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击。

01丨在道光皇帝下为官

道光29年,曾国藩从内阁学士兼任礼部侍郎升为礼部右侍郎,完成了从虚职到实职的转变。从此手握实权,本以为就此可以为国家好好效力的,但是做了一段时间后,曾国藩就不那么兴奋了。

原授专利制度 现已接受申请
Sponsored by 知识产权署
...

道光皇帝

升任礼部侍郎十个月之后,他在家信中写道:

吾近于宦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但愿得诸弟稍有进步,家中略有仰事之资,即思决志归养,以行吾素。

意思是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于国计民生无补,如果几个弟弟有谁能够出来做官,家里生计不至于困窘,他就打算辞官回家,侍奉堂上老人,不再混迹于官场了。

从上任最开始的踌躇大志,到现在的灰心丧气,曾国藩在其中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

对于手握实权,曾国藩的想法是为国家多做实事,但是上任了以后才发现,道光晚年的政治环境,让他做不了什么事。从外部看,鸦片战争让中华帝国臣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颠覆性打击,从内部看,腐败已经渗透到帝国的每一个细胞。高官们都在混日子。 ​

利嘉阁按揭 白居二上会帮你手,赚尽白居二特高按揭回赠最高达1.7%
Sponsored by 利嘉阁按揭代理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曾国藩的礼部侍郎做得有些不耐烦了,想要回家之时,道光皇帝去世,年方二十的咸丰皇帝登基,曾国藩想要看看这个新主人是什么样的人,于是把回家的这个念头暂且搁置一边,这一年,曾国藩39岁。

02丨在咸丰皇帝下为官

咸丰皇帝上任后带来一股全新气象,有干劲,工作勤奋,每天都会认真批阅大量奏折,并且会亲笔下达很多谕旨,而不像老皇帝那样主要靠军机大臣们拟旨。 ​

上任之后的咸丰,做了两件大事:

...

咸丰皇帝

第一件:罢免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早在没当皇帝之前,咸丰就已经知道穆彰阿的很多负面传闻,结党营私、蒙蔽君主等。上台立足刚稳,就拿他开刀了; ​

第二件:下诏“求言”。欢迎大家给朝廷提各种意见,就国家用人、行政等一切事情,都可以提意见,表现出了虚心接纳的好态度; ​

一个平台,发掘补习老师、私补、兴趣班 ‍ 倾好,即预约
Sponsored by Flowclass团队

咸丰的这一举措,令曾国藩十分兴奋,当即昼夜奋笔疾书,写了一封《应诏陈言疏》,提出了过去朝廷存在一些问题,官员们遇事退缩、务小不务大的毛病。并且提出了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人才问题。必须要培养人才,才能应对复杂艰难的国家形势。 ​

曾国藩还提出了很多关于国家建设的意见:

《议汰兵疏》中提出财政紧张和军队战斗力不行,需要精简军队,勤加练兵;

《备陈民间疾苦疏》提出百姓生活有三大疾苦:银价太贵、盗贼太多、冤枉多,这些问题关乎大清根基,需要全力以赴一一解决。 ​

尽管提出了这么多有见解的意见,但是事实证明,咸丰并没有雄才大略的资质,是一位非常平庸的主子。一开始下诏“求言”的时候,还是会耐心看完这些意见,但是时间长了,没有了那股冲劲,就不再用心了,对曾国藩的这些折子,草草读了一遍,随口夸奖几句就扔一边了。 ​

曾国藩再一次感到失落。除了在咸丰这里不受待见,在曾国藩在京的这最后几年里,连同僚也得罪了很多。

Place A Bag On Your Car Mirror When Traveling
Sponsored by Worldemand

03丨得罪同僚

首先得罪的是几个大人物,其中有两个代表:因鸦片战争出名的琦善和大学士赛尚阿。 ​

琦善出身贵族,三十岁当上河南巡抚,位极人臣,在朝中根深蒂固。虽因鸦片战争被革职抄家,但不久又被重任为陕甘总督,后因被人举报在陕甘总督内妄加诛戮而再次获罪,行审期间会审人员也只问一些琐碎细事,欲为其开脱,但是曾国藩要求一定要查清楚,最终慑于曾国藩刚直,琦善被革职,被发往吉林赎罪。

...

曾国藩

赛尚阿是朝廷重臣,做过文华殿大学士,一度当过军机大臣。太平军在广西揭竿而起,咸丰派赛尚阿南下督师。结果赛尚阿胡乱指挥,贻误军机,一败涂地。被咸丰交到刑部审议,很多人都想做个人情,放过赛尚阿一马,但是曾国藩坚持要处决他,因为军务关系重大,直接关系国家安全,不严肃处理,谁以后还会用心打仗,最后赛尚阿被革职。 ​

经历过这两人的事情,曾国藩之前结交下来的关系网开始出现破洞。琦善和赛尚阿都有很多人脉,曾国藩打破了“官官相护”的潜规则,自然成了异类,许多人不敢再和他有接触。这让曾国藩成为了同事们背后常议论的人物。 ​

在北京的最后一段时间,曾国藩精神十分痛苦,愈发地想念家乡。在京也施展不了自己的抱负,反而还遭到被排挤。他多次表示想要回老家。这不,马上有一个机会让他能够回老家了。

小结

回顾曾国藩在京的十几年为官之道,从手中开始掌握实权后的信心大增到最后的灰心丧气,在这个过程,他先后为两位皇帝服务,竭尽自己全力想为这个国家做点实事,但是毕竟自己的能力有限,加上当时的政治环境黑暗,最终耗干了他的一腔热血。常人一般在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中,都会变得心灰意冷,但是曾国藩立志学做圣人的志向,依旧支撑着他继续为这个国家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