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有什么合理薪资、客观评价?大部分人一生都在高估自己

如果让你自我评价在公司的表现,你是否会谦虚的认为,自己属于中等偏上的那个层级?如果团队出色地完成一项任务,你是否认为自己在其中担任了必不可少的角色?

实际上,大部人都会这么想,而少部分人,则会认为自己的能力属于公司中的顶尖、一项任务没有自己,则不可能成功。

更为有趣的是,公司的老板和领导也都是这么想的,因此这也是为何公司老板,并不愿意给员工发放过多薪资的原因。

公司里的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或是中等偏上的,但真的是这样吗?

... ...

自我服务

偏差

没有人会对自己的薪资长久的满意,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薪资不足以弥补自己的付出,自己的每一天工作,都是“亏损”的。

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很多,而老板则是其中最为沉迷的一个,根据我的经验来看,许多老板都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到如今的地步,完全的出自于自己的领导与指导,员工不过是自己的执行者而已,并不具备任何价值。

但不管是老板亦或是员工,其实都陷入了自我服务偏差之中。

...

01 真实情况

虽然我们在企业中,都会客观评估自我的工作情况、随时的通过与其他同事对比,来映照出自己的能力与成果。

我们虽然自诩客观,但实际上,我们的判断、对比,都是基于自我角度的解读,本身便是具有偏差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通过一个笑话来解释了这种偏差,我将这个笑话修改一下,使其更符合职场的情境。

一名男人对他的同事说:“如果公司要裁掉咱俩其中的一个,那么我也会跟你一起辞职”。

...

02 自我服务偏差

我们的思想服务于自我,在这种自我服务之下,在对事物解读时,不免出现一些倾向性的解读方式。

我们习惯于将自己出现的工作失误,归咎于同事糟糕的配合或是运气的不济;同事出现的工作失误,则不免被我们归咎于其自身的愚蠢。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会强迫自己忘记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从而使自己从焦虑与痛苦之中解脱出来。

因此,我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过高的,而对同事的评价却往往是过低的,这也是为何有些“平淡无奇”的同事,获得了升职的原因。

... ...

自我服务

从何而来

我们思想上的每一种定式,其实都是在进化过程中所衍生出的必需品,正如自我服务偏差虽然使我们错误地判断了事物,但也使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在世间生存。

但正如庄子所说的“解倒悬”之苦便是“不损伤”一般,即使是合理的思维定式,也需要对其加以合理的控制,防止其极端化。

自我服务偏差的极端化,自然是会表现为一个人的目空一切,使人们错估自己的能力,从而在膨胀中失去机会。

那么,在控制自我服务偏差之前,不如我们思考一下自我服务偏差,到底由何而来,为何会被我们所忽略与使用?

...

01 信息的不透明

我们之所以会出现自我服务偏差,“谦虚”的认为自己在公司中的表现仅仅为中上而已,在于信息的不透明化,使我们无法真正客观的去评价一件事物。

我们购买商品时,可以从材质、含量、价格等多维元素去进行对比与评价,但我们与他人进行对比时,很难获得如商品一般数据化的信息。

同事并不会向我们汇报工作,他每天的工作内容与流程、所产出的成果与能力,并不会被我们所感知到。

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无非是他受到了多少次批评,在工位上发了多久的呆,这些信息本身便是片面的,自然也不具备参考性。

我们都坚信“眼见为实”,我们自认为自己所看到的便是同事的全部,但我们所看到的本就是片面的,自然也是具有偏差的。

更何况,相较于同事的优秀表现,我们更关注他“出糗”的那一面,不是吗?

...

02 主观赞许

能力是我们参与到社会竞争的关键指标,我们希望获得的事物,往往是与能力的高低息息相关的。

出于对事物本身的追求,我们不可避免地在对某些事物判断过程中,产生了倾向性,我们更关注于他人对我们的赞许,而非批评。

正如许多人所追捧的星座,当我们所属的星座中有着正面的描述,我们通常会认为星座所代表的是准确的。

所幸的是,星座所描述的人格特制,本身便是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毕竟如果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星座中说,我们“天生愚蠢”。

那显然星座便不会受到如今这般的追捧,我们会跳起脚来,说星座本就是“无稽之谈”、“毫无根由”。

出于对能力的评价需求,我们会将那些正面的描述、那些赞许与积极的人格特制,用以描述自己。

偏差,自然也就出现了。

...

03 自我效能

我们在社会中进行劳动时,不免会感到苦闷与焦虑,而阻止我们放弃劳动的关键因素,便是我们的自我效能感。

如果我们的自我效能感足够强大,那么我们便会有着足够的驱动力,使我们能以更加坚定的方式去完成苦闷的劳动。

自我服务偏差,显然是有助于增进我们的自我效能感,毕竟当我们认为自己的能力突出时,自然会认为自己必然会抵达成功,也就获得了足够的驱动力。

出于对目标的追求,我们其实在某些场景之下,也会主动地运用自我服务偏差来阻止自我效能感的减弱。

正如我们在面试时,遭到的每一次拒绝,都会降低我们的自我效能感,而如果我们利用自我服务偏差,认为企业没有“识人之明”,自然也就使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得到稳固。

长久以来,我们便习惯了自我服务,偏差也就一直存在,甚为合理了。

... ...

自我

服务

自我服务偏差的消极面,会使我们在无意识中产生错误的对比与判断,从而使我们产生错误的行为。

正如公司老板会认为整个公司是靠自己撑起来的;公司员工会认为自己的薪资配不上自己的能力。

自我服务偏差也有积极面,可以使我们有效的增强自我效能,从而面对生活中的更多挫折与苦闷。

因此,我们需要的并非是消除自我服务的偏差,而是更加有效的对其进行控制,使其为己所用。

...

01 自证预言

由于主观赞许,使我们陷入自我服务偏差之中,但主观的赞许,在有着积极有效的行为支持后,也可以使我们自证预言,成为我们所认为、希望的样子。

我们喜欢将那些积极的描述,比如有学识的、有见地的套用于自身,但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进行了套用,而没有通过行为去实现。

如果我们坚定的认为自己有学识、有见地,那么便不妨思考一下,有学识、有见地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如何学习的、如何处事的。

这种坚定的信念有助于增进我们的自我效能感,通过模仿、匹配行为,自然可以使我们自证预言,成为理想中自己的模样。

...

02 情绪比较

另一方面,我们如何才能不陷入严重的自我服务偏差之中?其实需要的是改变我们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行为与行为的不同进行比较,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使我们错误的评判了他人的能力,使我们产生了过高的自我能力评估。

因此,我们可以转换一种方式,不通过行为进行评估,而是通过情绪与情绪间的比较,来找到我们在公司中的实际能力地位。

也就是说,我们去考量自己的情绪,观察自我糟糕情绪的出现次数、频率,与他人的糟糕情绪进行对比。

如果我们有着更多的负面情绪,那么显然我们的能力还不足以使我们更好地应付工作、还不足以使我们在企业中获得更多的尊重。

... ...

自我服务偏差有着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无需对其进行消除,我们需要的是对其进行控制。

聪明人的人往往能将负面的行为、思想,化为已用,使其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动力,从而实现更多的超越。

另外,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都需要考虑一个真正的问题,那便是我在企业中,真的充当了关键角色吗?

我给员工发的薪水真的合理吗?我向公司索求的薪水,真的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