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洛士的胜利,一流战术大师皮洛士怎么就战胜不了罗马共和国呢?

“皮洛士的胜利”是一句着名的西方谚语,用来形容非常得不偿失的惨胜。皮洛士是亚历山大去世后地中海地区着名的名将和政治家。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庞大帝国瞬间崩塌,由于没有指定继承人,各部将领纷纷自立,包括被征服的各国也先后独立。随后,各个国家为争夺帝国继承权而大打出手,这段时间也被称为继业者时代。公元前319年,皮洛士就出生于这个充满着混乱与动荡的时期,所谓继业者时期分别以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和皮洛士大王去世为开端与结束。

... 皮洛士头像

皮洛士是伊庇鲁斯王族,幼时因宫廷斗争而流亡埃及,成年后在岳父埃及王托勒密的扶助下登上伊庇鲁斯王位,随后皮洛士也参与了继业者的争霸战争。伊庇鲁斯本身地处巴尔半岛西侧,属于亚历山大帝国的西部边陲;同时,以国力计的话,伊庇鲁斯在众多继业者国家内也只能属于二三流国家。由此,皮洛士深感争霸无望,于是便改变了发展方向。

从巴尔干半岛向西,渡过爱奥尼亚海便是亚平宁半岛,此时半岛上正有一个国家在欣欣向荣的发展着,这就是罗马共和国。从经济形态来看,罗马共和国是一个经济上以农业为主,以手工业商业为辅的城邦联合体,从政治形态看,罗马共和国是以罗马城及周边各拉丁城邦组成的拉丁同盟为核心,以其他商业城邦为外围组成的一个联盟体。此时的亚平宁半岛还没有完全纳入罗马共和国治下,在北方的高卢人和中部意大利的萨莫奈人被罗马人征服之后,仅剩南部意大利的商业城邦还在共和国的统治之外。

南意大利包括西西里岛的城邦大多为古希腊人殖民而建,多以商业为主。这些城邦与古希腊人在北非、小亚细亚地区创建的城邦又被称为大希腊地区。同继业者国家一样,大希腊的各城邦之间在上演着同样的争霸戏码。长期战争损耗下来,各城邦纷纷颓废了,硕果仅存的便是塔兰托.塔兰托位于亚平宁长靴的靴跟儿与靴底的夹角处,是一处天然良港,面对着的是塔兰托湾。虽然大希腊诸城邦中以塔兰托最强,但但它也没有一统大希腊的能力。公元前343年到公元前290年,罗马通过三次萨莫奈战争,征服了萨莫奈人,将整个意大利中部收入囊中。于是,塔兰托感到了罗马的威势,不由得在海风中颤抖。

... 继业者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和伊庇鲁斯以及周边局势

公元前282年,10艘罗马战船驶进了塔兰托湾。无论罗马人的理由如何,但高度紧张的塔兰托人果断发动了攻击,有希腊血统的塔兰托城邦是立足于海运的商业城邦,其海军实力在亚平宁半岛首屈一指。一番暴揍之下,罗马战船当场被击沉5艘,其他5艘艰难逃脱。

以此为导火索,罗马共和国与大希腊的战争就这么爆发了。

毫无疑问,塔兰托是无力独自对抗罗马共和国的。尤其是以拿波利为代表的临海城邦投靠罗马后,罗马在海上也具有了一定的力量。深感恐惧的塔兰托人一面备战,一面紧急向大后方——希腊半岛上的老乡们救援。当塔兰托的求援信送到皮洛士手上时,想来这位皮洛士大王心里是笑开了花的。为什么呢?

前文提过,皮洛士在向东发展遇阻,有意将发展方向调整到西方。据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记载,皮洛士有一个庞大的计划:先征服意大利,后登陆西西里岛,随后以两地为根据地征服迦太基。如果这样的计划真能实现,那么巴尔干半岛以及其他继业者国家将要何去何从,是不是要看一看皮大王的眼色呢?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于是,塔兰托的求援便成了皮洛士出兵意大利最好的借口。

... 皮洛士登陆意大利

公元前280年春,皮洛士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抵达了塔兰托,并受到了塔兰托人的热烈欢迎。皮洛士的师长前辈大多曾经是亚历山大大帝麾下的将领,因此他的军队体制也是亚历山大一系的,除去伊庇鲁斯的军队外,还包括马其顿王国支援的5000马其顿方阵兵,4000名骑兵,以及托勒密埃及支援的20头战象和大量资金。

皮洛士的来援并没有动摇罗马共和国征服大希腊的决心。280年7月,罗马执政官布利乌斯率领4个罗马军团以及4个同盟军团向塔兰托进发。皮洛士也率希腊联军迎击。从实力来讲,应该说双方大体相当,双方各有大约30000人的兵力,骑兵罗马人稍占优势,4800人对4000人,但考虑到皮洛士还有20头战象,也可以拉平兵力上的差距。双方在赫拉克利亚平原一带遭遇,隔西斯河对峙。

... 赫拉克里亚会战大体过程

会战当天的凌晨,罗马人首先发起渡河进攻,在步兵方阵渡河的同时,派骑兵前出掩护。皮洛士同样以骑兵迎击。显然,来自巴尔干半岛的色萨利骑兵要碾压罗马人的骑马的兵,罗马骑兵被驱逐,但其步兵方阵也已经成功抵达河岸并完成列阵,随后双方步兵开始接敌。说起来,这是罗马军团的中队方阵与马其顿方阵的首次交手。不得不说,作为一种名满天下的战术体系,即使到了继业者时代马其顿方阵依然犀利,交战后不久,马顿方阵便将罗马军团右翼击溃。为挽回败势,罗马人又将先前被逐出战场的骑兵派上战场,而且直抄方阵左翼。侧翼恰恰是马其顿方阵软肋所在,皮洛士当然不允许,于是,20头战象挟着隆隆的蹄声,在希腊轻装步兵的簇拥下冲向战场。罗马人从来没见过如此恐怖的战争机器,骑兵的战马更是吓得腿软哀鸣,就这样,一个照面之下,罗马骑兵崩溃,连带着步兵军团也一起陷入了混乱。皮洛士抓住时机将所有骑兵全部派上战场,于是,会战便在追杀中结束了。

在赫拉克利亚会战中,皮洛士带给罗马人7000人的损失,另有1800人被俘,而皮洛士也付出了4000人伤亡的代价。从战役结果以及战损比来看,这是一场货真价实的胜利,但如此考虑到双方的家底和潜力,皮洛士大王无疑是做了亏本的买卖。会战结束后,南意大利的许多希腊城邦都看到了对抗罗马的希望,纷纷向皮洛士输诚。皮大王也组织了一次进击,试图一鼓作气拿下罗马城,但在罗马人雄厚兵力面前也只得作罢。随后,双方进行了一系列毫无诚意的谈判,同时,各自舔舐伤口,积累实力预备来年的决战。

... 阿斯库路姆会战大体过程

公元前279年春,又是一个开战的季节,双方各自整顿兵马准备决战。经过一番战术机动,罗马人将皮洛士吸引到普利亚的阿斯库路姆地区,这一带分布着大片的丘陵和密林,罗马人认为这样的地形足以克制皮洛士的战象和骑兵优势。精心选择了战场还嫌不足,罗马双准备了300辆牛车,车上满载紫草,并且插满长枪大戟,罗马人希望这样的新式武器可以对付战象,最起码点火后可以将它们驱逐出战场。

两军遭遇后便开始列阵。罗马人的布阵一如既往,方阵居中央,骑兵护两翼。皮洛士也对自己的战术进行了调整,攻击力最强的马其顿方阵放在右翼,中间穿插着轻装步兵,以弥补方阵灵活性不足的问题,中军和左翼由大希腊联军和自己的伊庇鲁亚军队担任,两翼同样有骑兵掩护,而皮洛士自己率一部分骑兵和战象充当预备队。

阿斯库路姆战役分为两天。第一天的战斗中,双方各自击破对方一翼,罗马人还派骑兵袭击了皮洛士的军营,但被色萨利骑兵击退,随后皮洛士的反击又被罗马人利用山坡树林成功阻挡,而后陷入僵持。就这样双方各自收兵回营以备再战。

皮洛士不愧为战术大师,第二天天不亮便派人占领了先前罗马人用来阻击的山丘树林,迫使罗马人在平地决战。战斗开始后,罗马军团方阵猛攻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这种长枪密林般的防御,在正常情况下罗马人的标枪短剑是无计可施的。大量罗马士兵命丧旭斯通长矛之下。紧接着,皮洛士的战象也出动了。已经没有山丘树林可以利用的罗马军只得把300辆武装牛车派上来。

这战马怕战象,“战牛”它也怕呀。罗马人拼命驱赶着牛车向战象队列逼去。就在双方距离三五十米的时候,战象队列的缝隙里突然钻出许多希腊轻步兵,他们或掷矛,或抛石,或射箭,与此同时,战象背上的士兵也纷纷掷出标枪。一时间密集的投射武器劈头盖脸就砸进“战牛”队里。这“战牛”是新兵啊,本来就是耕牛,它哪儿见过这个呀,登时就懵住了,眼见几头伙伴被撂倒了,剩下的战牛马上就醒过神儿来了,发一声“哞!”掉头就跑完全不顾驱赶他们的罗马人。就这样,战象的冲击通道很快就扫清了,罗马人也再没有力量能够阻止厄运的降临。战象队列一口气扫进罗马军团方阵,一通连踩带踏,鼻子甩,长牙挑,罗马军团瞬间就被粉碎了。趁此良机,皮洛士驱动色萨利骑兵和大希腊步兵尾随追杀,罗马人又是大溃败

阿斯库路姆战役又给罗马人带来7000人的损失,并搭上一名执政官。 皮洛士也付出了3500人的伤亡。两场战役下来,罗马人损失了一万五六千人,皮洛士也付出了近8000人的代价。单纯从战损比和战役结果来看,皮洛士大王是毫无疑问的胜者,但皮大王心中却有深深的忧虑。

在两次会战后的谈判中,罗马人拒绝和谈和不惜解放奴隶也要全城备战的决绝大大出乎了皮洛士的预料,这在以商业立国的希腊城邦中是极少见到的。同时,拉丁同盟的庞大人口基数——相对于伊庇鲁斯,以及补充的速度都大大震撼了皮洛士,为此他将罗马比作九头蛇。

... 皮洛士战争全貌

此时的罗马共和国还是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并且社会阶层分布比较合理,拥有大量的自耕农——其社会地位其实等同于现代的所谓中产阶级,自耕农组成了罗马军队的主体,从利益角度来分析,罗马军团做到了家国一体,因此战斗中罗马公民兵自然同仇敌忾,不惜与国同休。而公民兵原本是古希腊城邦引以为傲的体制,但发展到继业者时期,这一基石遭到了重创,常年战争以及商业贵族的盘剥导致自由民阶层严重萎缩,原先的公民兵则由雇佣兵代替。

在这两次会战中,皮洛士所损失的兵力多为最精锐的马其顿方阵步兵和伊庇鲁斯子弟兵,这是雇佣兵所不能代替的。毕竟,决定部队战斗力的除了武力之外还要考虑忠诚度以及对统率指挥的默契程度。这两种军事体制稍作比较,便能发现公民兵的补充比雇佣兵要来得廉价与快捷,因此,即使皮洛士能够连连取胜,但在罗马共和国的人口基数面前也不得不败下阵来。也正是察觉到这一点,皮洛士才会在阿斯库路姆战役后发出哀叹:“再来一次这样的胜利,我自己也要完了。”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即使仅仅从经济形态决定的军事体制层面来考虑,皮洛士以小国搏大国,其结果必定难以如意。